XX市“十二五”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休闲农业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延伸产业链条、提供休闲娱乐、增进农耕文化体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发展方式。“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休闲农业发展做为提升一村一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条,与二、三产业结合的有力抓手,强力推进,促进休闲农业与打造“旅游名市”的有机结合,让休闲农业向纵深发展。现结合实际,特制定我市发展规划。一、发展现状宝鸡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王朝的发祥地,中华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部门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发展,整合各类资源,多方筹措资金,将休闲农业作为弘扬农耕文化,提升农业产值,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休闲农业示范园、休闲农家、休闲农庄,带动了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截止2010年,全市有46个村,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7个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从事休闲农业产业,共建设休闲农业项目1124个,建立休闲农业观光园27个,休闲农庄8个,发展休闲农家示范村46个1140户。全市休闲农业投资总额达到23.7亿元,实现年经营收益4.7亿元,年接待游客1488万人,带动就业2.8万人,休闲农业已经成为我市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休闲农业呈现三大特点:一是集群发展态势明显增强。形成了以岐山西岐民俗文化、北塬南山城市近郊休闲娱乐、西部兰花园观光农业、关中风情园民俗特色观赏体验为主的四大休闲农业特色区域。XX县区的北郭、碾合等村围绕周文化,扶风的美阳、宝塔等村围绕法门寺佛文化,金台渭滨的胜利、六川河、蟠龙山、大散关、冯家村等村发挥城市近郊的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模式。XX县区委县政府成立休闲旅游生态办公室,在咀头镇、鹦鸽镇、第1页共45页桃川镇、黄柏塬乡和高龙乡5个乡镇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休闲农业点16个,在火烧滩、柴胡山、黄柏塬、核桃坪、方才关等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休闲农家131户,从业人数500多人,年经营收入600多万元,户均4.6万元。休闲产业集群发展,有力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二是助农增收作用潜力巨大。休闲农业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民就近就地就业问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XX县区目前拥有休闲农业实体560家、从业人员3120人,2安置社会就业人员98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140人。XX县区大散关村依托秦岭旅游优势,发展休闲庄园6座,休闲农家发展到64户,从业人员420余人,年接待游客年15万人,收入达到280万元,收入10-20万元以上经营户30户。据统计全市13个一村一品休闲农业示范村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43.76元,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多元。三是形成了一批发展典型。2010年XX县区胜利村、XX县区黄柏塬村、XX县区周家门前村、XX县区北郭村、XX县区六川店村、XX县区曹家塬村、XX县区美阳村、XX县区东河桥村、XX县区永清村、陈仓区官村评为“XX市十佳最美乡村”,XX县区北郭村、XX县区美阳村相继评为省级休闲农家明星村,XX市金果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XX县区万花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申报了省级休闲农庄,XX县区申报了全国休闲农业示XX县区。美林现代农业科技观光休闲庄园、金果休闲农庄、“爱友”垂钓乐园、爱迪庄园、汇丰果园度假山庄、紫薇山庄等休闲农业示范园已成为我市较为知名的休闲农庄。二、存在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许多干部群众对发展休闲农业在推动农业转型,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扶持引3导和组织管理缺位,休闲农业资源不能得到科学利用,产业规模效应难以提升。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市许多地区休闲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发展速度也较快,但由于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难以满足各种类型游客进入农庄、乡村消费,导致部分地区休第2页共45页闲农业效益不佳,很难扩大再生产。三是资金投入困难。目前,我市农民收入仍然较低,地方财力有限,农村金融业发展滞后,筹措发展休闲农业的资金渠道较少,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