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第一中学高二地理备课组一、城市(一)我国城市的发展1、我国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发展质量不断提高。2012年2月22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比例达到了51.3%。城市居民人口由1.7亿增加到6.9亿。全国城市总数有193个增加到661个。2、在城市数量增加的同时,城市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整体功能逐步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地形气候河流1、自然地理因素河流的供水功能以及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对城区的选择的影响很大;河流作为防御的屏障对早期城市的选址所起的作用非凡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利于交通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地,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城市集中(二)城市兴起的区位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2、社会经济因素丰富自然资源往往是新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形成城市轴线许多城市都是一地区的政治中心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分布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宗教和军事、科技、旅游例: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自然因素:1.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2.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3.长江、汉江汇合处,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也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社会经济因素:1.附近铁矿、棉花资源;2.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3.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4.科技发达,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三)我国主要城市的分布1、我国城市的等级划分:人口总数读图分析:1、我国主要城市在地区分布上有哪些特点?2、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四)三大城市群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基础深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长江流域腹地深广。龙头市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便捷的高速公路和沪甬跨海大桥把江浙的城市群与上海衔接起来,使之起到长三角核心驱动作用。&优势条件长三角将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约5000万人)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市场一体化信息一体化资源一体化环境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制度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形态一体化&发展目标&优势条件毗邻港澳,改革开放起步早,经济发展速度快,目前已形成一个比较集中而且发达的大、中、小城市群,市场化程度高,人才、产业链、外经贸环境都具优势,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沿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正在加强同香港、澳门两特区的协调,这对于打造一个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甚至是大华南经济圈,将起重大作用。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两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发展目标§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中国对外开放口岸最集中的地区。§是最大的粮食、煤炭、原油等进出口物资中转基地。&优势条件●要积极发展企业联合,不失时机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开放的市场体系等主要环节上取得突破,求得经济发展的更高速度和更高效益。●要充分利用本地区高科技人员集中的优势,进一步发展跨区域、跨国际的科工贸、科工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体,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要充分发挥本地区港口群的优势,扩大国内外经济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尽快实现与国际市场对接。●在跨世纪的经济发展中,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依托这个地区中心城市功能的提高和完善,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联合发展,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目标(五)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商业中心商业中心经济发达,有比较经济发达,有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稳定的商品来源区交通便利,有利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的集散于商品的集散人口众多,有比人口众多,有比较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