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S贩卖性奴的背后阿拉伯人贩奴历史(组图)恐怖组织ISIS有很多暴行,掳走年轻女性,并把她们放到“性奴市场”售卖便是其中一例。据调查,ISIS武装人员攻陷某一地区后,就会掳走当地年轻女性,充当性奴市场“新货源”。据了解,在ISIS的性奴市场中,每个女孩“标价”不一,便宜的仅用一包烟就能换走。同时,ISIS恐怖组织为了使性奴市场体系化,制定了一份“价目表”,根据年龄、性别和索价将儿童划分等级。其中包括一些1到9岁的女童,平均每人只要150欧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014.11元)。事实上,这些性奴可能会几经转手,首先是卖给首领,然后是卖给出价最高的人。一名女孩可能要被5到6个不同的男性买卖。1900至1910年间拍摄于北非突尼斯的阿拉伯女奴贩卖市场。不过不要以为贩卖性奴是ISIS的发明,实际上,在阿拉伯地区,就有着传统的奴隶买卖活动,而性奴则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唐代段成式编撰的《酉阳杂俎》中写道:拔拔力国“其妇人洁白端正,国人自掠卖与外国商人,其价数倍”。拔拔力国是今天的索马里柏培拉,阿拉伯人在公元七世纪便已经进入该地。阿拉伯奴隶贩子不仅贩卖黑人女性、阿拉伯女子,还掳走欧洲的白人女子放到奴隶市场贩卖。在中东和北非,存在着许多的奴隶市场,并成为许多画家的题材。提起贩卖奴隶,大部分人想到的是16世纪到19世纪以从大西洋到美洲为输出路线的大西洋奴隶贸易,这也是公认的最残暴、对非洲破坏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黑奴贸易。而实际上,黑奴的输出路线不止这一条,在其他路线中,比如跨越撒哈拉沙漠通往地中海东部地区的撒哈拉奴隶贸易,参与黑奴贩卖的以阿拉伯人居多。英国学者约翰·怀特2007年出版的《撒哈拉奴隶贸易》一书,是对那段历史的比较详细的研究。撒哈拉奴隶贸易始于阿拉伯帝国崛起的七世纪,绵延至二十世纪,远远长于大西洋奴隶贸易,但贩卖的奴隶数量要少于后者。1846年拍摄的开罗阿拉伯奴隶市场。撒哈拉奴隶贸易中被贩卖的奴隶大约六七百万人,少于其他一些学者的估计,而怀特对大西洋奴隶贸易人数的估计是1500万至1750万,高于西方学界一般认为的1200万至1300万左右。与此同时,阿拉伯人也不是光盯着黑奴,他们的奴隶可谓各种肤色都有。阿拉伯奴隶贩子也从东欧和南欧处于弱势的斯拉夫民族中,获取白种女性和儿童(南欧和东南欧是欧洲历史上传统的奴隶市场,这也就是今日英文中斯拉夫人和奴隶两个词如此相近的原因),将他们运到撒哈拉以南,满足那些非洲统治者的欲望。在女奴这件事上,每三个运往美洲、即将要在种植园里吭哧吭哧干活的奴隶中,有两个是男性,但这个比例在阿拉伯人经手的贸易中,是反过来的,男女比例是1:2,因此这些奴隶贸易中“性”的色彩更浓厚些。瑞士画家奥托-皮尔尼油画,阿拉伯奴隶市场。皮尔尼1866年生,1936年逝世。阿拉伯奴隶贩子手中的年轻女性很受欢迎,她们大多是被买来当做小妾或者当做性奴对待。奴隶市场上的年轻女孩在被买走之前,买主经常会检查一下,等于是验货的意思。这个习惯似乎被极端组织继承,在发布的IS成员买奴隶的视频中,一个IS士兵打开一个女孩的嘴巴,检查她的牙齿,并说“如果她没有牙齿,我要她干什么?”沙特阿拉伯的奴隶贸易在1962年之前都是合法的,最终废止是因为来自英国的压力,三年之后,联合国的一份报道指出,沙特阿拉伯王室依然保有奴隶。西北非的阿拉伯国家毛里塔尼亚1980年才废奴,那其实是那个国家第三次发布废奴法令,说明以前的法令都没被很好地执行。2007年该国制定了严厉的法律——拥有奴隶者将被判处10年监禁;宣传奴隶制度的,将被判处两年监禁——但在现实生活中,奴隶依然随处可见。19-20世纪反映阿拉伯人掳走女子贩卖的青铜工艺品。直到现在,买卖奴隶的现象在尼日尔、苏丹这种国家仍然屡见不鲜。而这个没有被根除的旧社会毒瘤现在被IS继承,被俘虏的女性待遇与畜生无差,有的强迫成为慰安妇,几个小时内被极端分子强奸30次。而作为一种宗教的极端主义者,他们还自认为是在履行信徒权利,遵守神圣的教导。在他们发布的一些“指导纲要”中,鼓励女孩9岁就要嫁人,最迟不要超过十六七岁。而在此之前,他们要学习宗教、纺织和做饭,决不允许接触邪恶的科学。在IS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