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公共管理的特征P4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和其他会组织及公民为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及组织自身进行管理和优化的活动。其特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性①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组织以其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去推进、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将公共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强化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是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的本质区别所在。②公共参与性。随着政治民主的发展,公民社会开始逐渐成长起来,社会组织及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为了更好的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他们越来越多地要求参与到公共管理之中。使得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不再是唯一的主体,而是还包括政府之外的其他公共组织、私人组织以及公民。2、效能性与传统公共行政关注管理过程和管理程序相比,公共管更多地将视线放在了结果的取得上,强调投入要素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因而,公共管理提倡效能建设,在管理目标上追求包括经济、效率和效果在内的多元价值的有机统一。3、回应性公共管理过程可以说也是一个与社会互动的过程,这是公共部门以人为本、重视公众利益的具体体现。对政府组织而言,它不再是传统公共行政中的封闭体系,而是具有高度开放特征的开放体系。政府既要提供有效的制度平台和渠道,让公众能及时地向政府反映问题,同时政府也要对公众的需要作出反馈。4、管理手段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公共管理非常注重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这是由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一方面,由于公共管理过程中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的出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公共组织要实现自身的优化管理,也要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和手段。5、法治性法治在公共管理中体现为严格遵守规则的精神。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之间要实行对社会事务的合作共识,只能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如果缺少相应法律保障,就难以规范多元主体之间的行为。因而,实行法治是公共管理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二、我国公共管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P12、P14公共管理学的兴起既是现实发展的需要,又受时代趋势的影响,同时还得益于相关理论勃兴与引入所给予的强力推动。一方面,“政府失败”的消极影响是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理实依据。到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影响,西方国在先后步入了经济相对停滞和低速发展时期,政府过度干预引起的问题越发显性化。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意识到政府的过度干预也是造成这场危机的幕后推手,是导致滞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由此引发的对政府干预的重新审视,就成为公共管理学形成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使传统公共行政学最终转向公共管理学。一方面是受到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公民社会的日益成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此外,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公共管理学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再次,相关理论的勃兴与引人也是推动公共管理学兴起的重要因素。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科学在经历长期的分化、初步的融合之后,开始大踏步向整体化迈进,跨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成为主要的趋势。这种研究变化渐渐把政府管理带离了传统公共行政的范式,也为公共管理范式的产生奠定于坚实的基础。/91作为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公共管理学在我国的兴起归根结底是与我国的社会发展需要分不开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杜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势,使得公共管理学研究成为必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性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要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对政府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这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管理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这就要求关于政府管理的相应理论研究能够跟上,进而为实践发展提供有效指导。另一方面又由于西方公共管理学研究在这方面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