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385--433)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原名谢公义,字灵运。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文学家,诗人。祖父谢玄,晋车骑将军(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父谢瑍,不慧;其母刘氏为王羲之外孙女。东晋时,他18岁袭封康乐公,刘氏南宋朝建立后,按例被降为康乐侯,故又称“谢康乐”。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对于自己的才华,谢灵运曾说过一句很狂放的话:“天下才共一石(即十斗),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吾占一斗,天下才共分一斗”。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生于江东名门。有《陶隐居集》,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自幼聪明异常,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十五岁著《寻山志》。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华阳洞。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常以朝廷大事与他商讨,人称“山中宰相”。如今《中国大百科全书》有七个学科分卷,即宗教卷、中国历史卷、中国文学卷、哲学卷、美术卷、中国传统医学卷、化学卷,都设有"陶弘景"条目,足见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答谢中书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答复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书信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朗读——把握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齐读、自读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陶弘景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青林翠竹,四时四时俱备。俱备。晓雾将晓雾将歇歇,猿鸟乱鸣;,猿鸟乱鸣;夕日欲夕日欲颓颓,,沉鳞沉鳞竞跃。竞跃。实是实是欲界欲界之之仙都仙都。。自康乐以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未复有能与与其奇者。其奇者。yù一、初读,正音并解释重点词语。一、初读,正音并解释重点词语。tuí四季都消散坠落潜游在水中的鱼指人间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或指天堂欣赏重要词句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实是欲界之仙都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各种色彩交相辉映)(季节)(消散)(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人间的仙境)(复,再;与,参与,指欣赏)译文•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