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一、加强思维能力培养,调动思维积极性从古至今,教育家思想都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捕捉思想火花,激活思维能力例如教学《狼》一文时,师生都在大谈狼的狡猾,屠户的勇敢机智。这是,有一位同学小声道:“两只狼有合作精神。”我便叫他起来,他胆怯的站了起来,不敢说。我又进一步鼓励道:“老师认为你的观点很新颖,能说出来供大家借鉴吗?”听到这话,这位同学颤声道:“老师,您不是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吗,狼虽然失败了,但他们配合默契,这种合作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听了这话,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此后,他经常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一问一答,不仅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还打开了一扇封闭的智慧之门。2、加强能力训练,重点培养“三性”首先是思维的敏捷性。其次是训练思维的独特性。再次是训练思维的深刻性。二、改变教学观念,挖掘创新潜能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1、激发学习主动,挖掘创新潜能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学习、主动思考。2、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创新意识教师应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营造兴趣氛围,不断推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课时,师生共同讨论死海不死的原因,从中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一些有关的浮力试验,看看水中盐分增多后,浮力有何变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创新的浓厚兴趣。3、优化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我们应加重对重点性、层次性、深度性的串讲分析,同时让学生自主思考,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4、追求教学创新,鼓励思想个性语文教学,应该改变沉闷、中规中矩的教学方式,在同一篇课文的教学上,追求常讲常新;在同一个论点上,追求讲出个性,这样,调动学生参与思考、参与创新的兴趣。三、鼓励质疑与讨论,培育创新思维萌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同时,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根据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争论、辩论,这样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四、注重培养发散思维,辐射展开思考能力发散思维是和求同思维完全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机会,选择知识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古诗《天净沙。秋思》时学,学生就如何在画中表现“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的诗意展开了讨论,各执一词,。有的认为应该在房子旁边画一座桥,再画一条小溪绕屋而过,有的认为小溪不应绕屋而过……所有这些争议对诗句的理解似无关联,怎么画都无所谓。但可贵的是,它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能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利用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培训投入,使我省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是,从调查情况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依然存在不少问题。1.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有待深化课改虽然极大地深化了对教师专业的认识,但仍然存在多方面的认识局限。主要表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重教师专业知识素养与能力素养,轻教师专业情意素养;重语大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轻小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重外在强制性推动,轻教师自我主动性发展等。2.中小学教师队伍仍存在地区分布上的结构性不均衡,专业素质整体发展不均衡尽管本科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最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