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导学案授课日期:9月25日总23课时课题答谢中书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达标用妙笔为我们描绘了奇山异水。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去尽情的感受一番。(板书课题、展示学习目标)训练提升1、解释划线的字词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二、介绍课题、作者(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陶弘景及相关文学常识。多媒体展示:(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2、背诵、默写短文。1、《答/谢中书/书》——写给谢中书的信。注意断句。明确两个(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能力目标:重视诵读,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培“书”的含义。(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养学生朗读的能力。2、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他被称为(5)实是欲界之仙都: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背诵、默写短文。历代写景名作。2、用原文填写下列句子教学难点: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学流程1、朗读(2)本文写景极富特色:先仰视“______”,再俯视“______”,又平课前检测给下列划线字注音:(1)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生字,找出朗读节奏。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板书设计总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四仰视——高峰入云谢季俯视——清流见底中写景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书景晓雾----猿鸟书晨昏之景夕日----沉鳞抒怀——欲界之仙都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目标展示1、了解作者陶弘景及相关文学常识。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并划出疑难词句。2、背诵、默写短文。3、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全班解决,教师点拨。3、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理解、欣赏诗歌的意境。四、合作探究4、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短文。指导自学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感受文章的节奏音韵之美。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2、积累本课生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怎样写出清丽的山水之美的?3、小作文:美与我们近在咫尺,我们要有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选解决不了的词句。4、作者向我们展现了这么美的世界,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概呢?一景物,抓住景物特点写一段200字的小文,把它的美跃现纸上。3、再读课文,独立思考文章的结构特点。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教学反思4、品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5、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的描写其实承载着作者自己的5、熟读成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心情和情感,作者他又是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一、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五、展示提升:小组展示“合作交流”学习成果,提升学习成效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山川秀美多姿,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六、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