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之一。小学阶段是阅读习惯养成的最初阶段,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科学的阅读技巧,能够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全方面的发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按《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三、四年级的学生应达到一级的阅读目标要求:1、能看图识字;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五、六年级的学生应达到二级的阅读目标要求:1、能认读所学词语;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5、能借助图片读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那么,目前我们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两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在教师方面的情况,我们从以下三点来说:(一)我们以本校英语教师的听课笔记作为研究材料,分析了07年以来校内外英语公开课中的课型比例,以及阅读教学成份在每节课中的大致比例。表格1.注:文字材料的阅读包括了词汇、句型、对话和短文的阅读。听课总时数24节课型节数课型比例阅读文字材料的平均时间课堂时间比例词汇课1145.8%5分钟左右12.5%对话课937.5%10分钟左右25%读写课416.7%10分钟左右25%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课在公开课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小的。老师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词汇、对话教学的研究上。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词汇和对话课型中,老师们都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缺少了阅读内容的提前渗入。对阅读课型的分析,我们又发现老师们往往只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掌握,缺少阅读技巧的指导和培养。(二)我们反思目前的阅读教学情况,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大家认为小学生的词汇少,知识面窄、语法欠缺,不宜开展阅读教学,虽然《课标》对阅读有要求,但缺乏相关的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内外材料。甚至对于PEP教材中的readandwriter阅读课还有不少教师采用“讲解式”的旧且呆板的教学方式,从而忽视阅读教学,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技巧。英语教学专家黄源深说: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英语也需要大量阅读。英语学得好的人,一般来说,都读过相当数量的书;反之,也只有读得比较多的人,才能真正学好英语。可见,在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如何制定具体的阅读教学目标,如何设计切实有效的阅读教学程序,如何渗透阅读的策略,以及如何做到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衔接的有效性。是目前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一)课题研究的内容1、新课程标准下阅读教材内容的研究,对小学英语阅读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结合学情,自编阅读教材。2、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并对同一教材以不同教学方法呈现的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3、形成理论经验。(二)课题课题的预期目标1、教师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课题组成员都能上好阅读教学课,撰写有关的教案、案例反思及论文,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2)提高教师的综合英语素养和教学能力,使教师能真正的成为阅读教学的参与者、调控者、引导者、促进者和评判者。(3)逐步构建实施小学英语阅读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2、学生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方法的研究,力求达到:(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创作兴趣并提高创作能力。(3)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