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书记在民生保障工作会讲话与书记在民生工程启动会发言汇编书记在民生保障工作会讲话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市委决定召开全会以及保护、进展、民生、稳定、党建五个大会,全面安排部署破解我市科学进展中的三大突出问题。今日这次民生保障大会,就是其中之一,事关全局,非常重要。刚才,副市长代表市长对我市XX年的民生保障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要用最深的感情抓最大的公务“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把民生主义作为他提出的“三民主义”的归宿,作为他终身奋斗的目标。他曾说过:“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这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民生”这个词频频出现在中央领导的讲话和文件中。在国外许多国家、机构和人士看来,更加关注民生,是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最显著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特征之一。重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可以说,高度关注和切实保障民生,是坚持党的宗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定要求和具体体现。民生是最大的公务,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怀着最深的感情抓这个最大的公务。为什么要怀着最深的感情抓最大的公务呢?这里,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第1页共14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一个问题,我们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大家都可以马上回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这个宗旨不光是要记在心里,说在嘴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具体的、实际的行动上,而这些具体的、实际的行动就是要始终千方百计、尽心竭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始终把老百姓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这里,我和大家重温一下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的几句话:“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假如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判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第二个问题,我们执政为官的根本是什么?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用来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就是我们执政的根本。能不能把民生作为最大的公务,反映了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在对待民生问题上,最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作为党的干部,假如真正站在人民立场上思考问题,就没有什么事比民生大事更要紧,没有什么问题比民生问题更重要。古今中外,无数朝代更迭、无数政党兴衰,都在反复证明一个道理:重视民生,则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无视民生,则国覆民反、政息人亡。唐朝前期出现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得益于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政策,而到了晚期,由于藩镇割据、战乱不止,导致政治腐败、赋役繁重,最终使大唐王朝走向覆亡。有的同志忘记了公务的根本所在,认为执行公务仅仅是差事,自己只是“当差的”,只是“照章行事”,与群众没有什么关系;有的对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对群众的安危冷暖,对群众的合理意见、呼声视而第2页共14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不见,麻木不仁,甚至认为群众反对就是干扰公务;有的同志眼中的公务,只是单纯抓经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没有群众意识,无视人民利益,有的甚至为了完成所谓的“公务”,不惜侵害群众利益。“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和行为上的错位,必须坚决纠正。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怀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