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考重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09年中考题汇编又是一年中考时,在中考复习最后的冲刺阶段,一定要重视课本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复习,切不可忽视课本,因为中考试题源于书本的比例很大,即使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根据课本知识命制的,可谓是万变不离其宗。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研究性实验,实验具体内容如下:VCM仿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或刻度尺)、火柴。2.实验方案:把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移近,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像随蜡烛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尤其是在f和2f处所成像的情况,从而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或者将蜡烛从靠近凸透镜的位置逐渐远离,其他步骤相同。3.实验结论:(1)u>2f时,成像,u;u=2f时成像,u;f<u<2f时成像,u;u<f时成像。vvv(2)物近像远像变大。4.操作步骤在VCM仿真实验室,你可以这样操作:1)拖动蜡烛,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点击“探究实验”,拖动蜡烛,观察实验现象。使用“手工测距”、“电子测距”,测量凸透镜的焦距。3)点击“应用举例”,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5.实验关注点:(1)测凸透镜焦距;(2)器材调整:三个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3)观察虚像的正确方法。2/9下面就近年的中考相关试题进行分析:1.(09泰安)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答案:(1)会聚11(2)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或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3)放大;投影仪(或幻灯机);靠近2.(09成都)小敏的实验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她的困惑是:不知道实验室准备的凸透镜的焦距。小亮给他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根据图所示的设计方案图进行实验。测出焦距。你的意见:小亮的“方案”是(填“可行”或“不可行”)的。A.如果“方案”可行,请你对利用该“方案”测量焦距的具体操作提出一条注意事项B.如果“方案”不可行,请提出你的解决方案:_。(说明:若你认为“方案”可行,则选A解答,若你认为“方案”不可行,则选B解答)答案:可行;A.实验中要让平行光尽量与透镜的主光轴平行;B.实验中要在光屏上得到最小最清晰的光点时,才停止移动光屏。3.(09安顺)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步骤:3/9(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粗略测出此凸透镜焦距约是多少?(2)小华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9所示,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实验过程中凸透镜保持在光具座上50cm的位置处不变。将烛焰移动到光具座上的15cm位置处,当光屏在光具座60~70cm间的某位置时,光屏将会接到烛焰的像,该像与物比较有什么特点?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什么光学仪器?(3)小华同学对凸透镜成像做了进一步的探究,让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保持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了2cm,结果发现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接着她将同学的近视眼镜放在透镜与烛焰之间并左右移动进行调节,结果光屏上烛焰的像又重新变清晰。此现象说明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答案:(1)10cm(2)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或摄像机、摄像头)(3)凹透镜4.(09济宁)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1)小明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于是他让太阳光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