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完成的,是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培养形成。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学习从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到生活实践中相结合。具体学习内容我认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内在动力,为教师起着指导作用。教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只有丰富自身积极心理品质的前提下,才会了解学生的心理品质,这样才会将知识应用到实践教学中来。二、教师积极的自我愉悦心情一个人心情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处理问题的态度,愉悦的心情是处理问题正确与否的关键,清醒的分析问题并善于结合实际情况解决问题,避免矛盾的扩大化不良的情绪往往会成为处理问题的阻碍,自己的眼睛已经被情绪所产生的极端画面所蒙蔽。在工作当中教师要善于调节自身的情绪,在脑海中多想想学生的优秀忙碌的时候歇下几分钟眺望远方大自然的美好,心情自然会愉悦起来。三、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难以避免。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挫折时刻伴我们而行但是怎样对待挫折,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素质。有的教师能忍受挫折,即使是遭受严重的挫折,也能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有的教师则稍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从此颓废沮丧下去;有的教师虽能忍受工作上的挫折,却不能忍受家庭不睦所带来的创伤,等等。能忍受挫折的打击而保持自身人格完整与心理平衡,这是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从理论和生活经验中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不可避免。应当面对现实,并尽力克服面临的挫折情境,激励自己在挫折和失败后,再接再励,不断进取,自觉培养耐受挫折的能力。四、教师的生活环境教师所处的特定环境也决定着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一个大的良好氛围是不断激励人积极向上、拼搏奋斗的,相反的话,恶劣的环境氛围直接阻碍个人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假如教师身处赌博场所,身边的朋友个个都是赌徒,成天想着白日做梦,异想天开的事,这就是所谓的恶劣环境;若教师身处文化氛围浓厚的大院,身边的人都无时无刻不沉浸在书海当中,尽情遨游知识的海洋,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探讨,这将成为教师前进的动力。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的途径还有更多,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慢慢发现,我们教师缺乏的不是动力而是善于发现的智慧眼。教师的积极心理素质培养,不仅要学习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更应要结合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