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课堂教学设计的秘诀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和教师在课堂上会演绎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尽管有规定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及要求,却没有固定的台词。课堂教学给予教师充分的时空,可以自由驰骋、自由探索,其关键在于把学生引向何方,这需要教师潜心研究,对课堂教学开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是生动的独立的主体,在课堂上他们主动求知,主动探索;教师是这一动态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中较少地考虑学生的需求,而将注意力较多地放在自己如何教方面。关心的是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堂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系统而全面地关注和解析教学的方方面面。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那么,课堂教学设计究竟是什么呢?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创造性地思考、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为成功教学绘制蓝图的过程。这也是教师发挥创造才能的过程。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教学起点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选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等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呢?一、解读教材、分析教材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解读教材就是要吃透教材,要寻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寻找和识别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因素。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需要讲授的内容。解读并分析教材还要注意研究教材的学科学习方法。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必要的学科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从问题的提出,到假设,再到提出模型,确定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或实例使学生形成表象,再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规律、方法等等,有其自身特殊的内存规律。解读和分析教材,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作用在于:导向---外显、起动--沟通;凝聚---合作。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可以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组织、材料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调适、教学手段的优化,从而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二步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主发展有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根据学生已有水平来设计教学。教师还要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以学生的特点为依据,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安排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营造适合于学生内在条件的外部环境。通过测验、谈话等方式来关注学生的知识准征和能力水平,教师要悉心观察、关注学生活动,不断研究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进入最佳状态。三、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三步设计教学方法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把握主体性原则以及知识与情感并重的原则。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个性智力差异及能力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本。而教师,则应扬其所长,发挥自身优势,主动积极地适应学生的发展。教学方法的设计既要设计教的方法,又要设计学的方法,两者有机结合,层层推进,一方面不断学习、研究教的方法,另一方面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调控。新课改特别强调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为情境建构的教学方式。首先,设计问题情境。在研究学生学习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以此获得个体生命的体验,在体验基础上获得个体的发展。其次,设计协作情境。学习是社会性的活动,是师生的交往互动。设计创作情境,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途径。教学媒体的选择要以当时当地的实际教学设施为基础,并考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随着学校教学条件的普遍改善,者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教学媒体越来越丰富,而且越来越先进。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创造更为丰富的物质条件,并重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学生提供广泛参与的机会,使教学媒体实实在在地服务于教和学,是教学媒体选择应把握的原则。四、教学评价设计是教学设计的第四步教学评价应以目标为依据来设计,要注意教学评价的完整性,它包含认识目标评价、操作目标评价、情意目标评价等。教学评价设计可以从以下角度去思考:学生的投入程度和参与情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