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学思路对于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按照我们学校今学期要求开展的导学案教学,先让学生自学教材,从宏观上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然后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探究活动逐个攻破重难点,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总结,是学生参与到整个知识的生成过程。最后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对应训练,使学生做到“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题的内容。本框题承接前面“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后面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它在整个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经济生活》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二)说教材内容本框题分二目,一是从学生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进而引出这些因素主要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二是揭示价格波动的决定因素是价值量,继而了解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以及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最后归纳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本节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社会热点,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三)说教学目标根据高一新课程标准要求,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各种常见具体因素、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2)理解供求对价格的影响、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理解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3)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4)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2.能力目标:(1)培养透过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认识和分析问题本质的能力(2)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3)了解价值规律,提高自觉按经济规律办事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积极培养学生形成市场竞争观念(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供求影响价格(2)价值决定价格依据:从理论上看,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的基础理论,从与生活的关系看,本知识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稳定物价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确立这两个教学重点,既体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也迎合了高考的趋势。2.教学难点(1)供求影响价格(2)价值决定价格(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依据: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在高考和平时考试中学生比较难把握。三、说学情1.与初中学生相比较,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积累量不断增多,社会接触面扩大,社会交往更加频繁,思想意识日趋活跃,思维能力明显提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充满生机和活力,对任何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学习兴趣也很容易被激活。2.学生对社会日常生活中各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耳濡目染,对某些价格问题如商业促销活动、轿车彩电手机等商品的降价风等存在困惑,教师若能抓住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切入点,容易引起共鸣。由于前两周的学习,学习方式上,已初步接触分组讨论发言的方法,也有一定的搜集资料能力。3.我们学校是一所乡镇高中,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阅历较浅,理论基础单薄,接触新兴事物的机会有限,较难理解一些常识问题。四、说教法根据上面的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1.我在讲“影响价格的因素”时采用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形象把握2.我在讲“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时采取创设情景法,通过问题的有浅到深的层层设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3.小组合作讨论法。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