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制度1、消毒供应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掌握防火、防爆知识,能正确使用灭火器器材。各班下班前必须关闭水、电、气和设备等开关。2、凡接触污染的物品、尖锐的器械及刺激性的气、液体,必须做好职业防护:隔离衣、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处理破损玻璃器械、锐利器械切忌徒手处理,以防刺伤。3、清洗机、水处理机等各型电设备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日常保养维护,严防事故的发生。4、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专人负责,持证上岗,每台灭菌器应有年检合格证。5、低温灭菌器应由专人负责,灭菌前检查物品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关严柜门,防止气体泄漏。取放物品时应戴口罩和手套,满或空的气体罐均应专门放置,班班交接。6、搬运重物时,合理借助各种工具和请求协助,注意保持正确与适当的姿势。7、工作区域禁止吸烟,易燃物品远离火源,保持消防通道的通畅。参观接待制度1、任何来访同行均需在护理部或医院上级部门备案,并得到明确接待指示后方可接待。2、对所有来访参观人员登记其单位、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3、参观人员应由科室指定专人接待,科室人员不得私自私下接待任何来访人员。4、接待人员均需遵守供应室的三区出入流程和防护标准。5、接待人员接待过程中应遵守医院和科室相关制度,不能准确回答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反馈。6、参观过程中参观人员提出超越预定接待项目的应向上级请示后再做出决定。7、对参观人员在参观过程中提出的建议、意见均应做出解释,并做好相关记录。查对制度1、回收物品时,认真查对用物的名称、数量、包装容器的完整性以及包内器材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准确无误并登记。2、配置各种消毒液、清洗液时,认真查对原液品名、规格、有效浓度、应配置的方法、应配置的浓度和注意事项等。3、打包必须双人核查包内器材和敷料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清洁度,包装材料的清洁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及包外的名称标签、化学指示胶带(标签)、灭菌日期、有效性、双方签名等标记是否完善、正确、包的体积、重量、严密性是否符合要求要抢救包、手术器械包必须经过二人核对并签名后方能封包。4、消毒灭菌员与质量监测员共同查对装锅前:查数量、查规格、查装载方法、查灭菌方式。装锅后:查压力、查温度、查时间、查浓度。下锅后:检查有无湿包、破损包、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监测包中化学指示剂变色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在灭菌记录本上双签字。5、发放消毒或灭菌物品时,认真对包的名称、数量、灭菌日期、有效期、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包装容器的清洁度、完整性、严密性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确认无误后,方可发放并登记。6、物资入库必须查对厂家批号、查品名、查规格、查数量、查质量、查灭菌标识和日期。监测制度1、认真遵守各项监测技术操作流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2、负责灭菌器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日对灭菌锅进行空锅BD试验。监测员每天随机抽查灭菌包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及工艺监测记录结果。每周进行生物监测一次以确定其无菌效果。环氧乙烷灭菌器循环的生物监测。植入物应每锅进行生物监测。3、每月对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进行空气监测。4、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清洗液浓度实行不定时监测,每天至少1次。5、对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空针、输液器、分装袋等,每一批号的进货应要求厂家提供相应的物理检测、热源检测及细菌检测报告。6、对各病房出现的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的质量问题,应配合科室查找原因并向相关部门汇报,同时做好登记记录。7、对使用的各种洗涤用水每月应进行相应规定项目的监测,去离子水电导率每日监测。8、各种监测结果、认真登记,妥善保管。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立即改进,以保证质量。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工作制度1、工作人员进入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应洗手、换鞋、戴帽、着装,必要时戴口罩。2、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器械、物品检查与包装灭菌操作流程,认真落实查对制度,确保工作准确无误。3、库管人员根据敷料的使用情况,合理准备储存量,保证供应,避免浪费。4、敷料室和手套制作各类敷料及手套,非操作人员不得入内。5、严禁一切与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该区,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