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连城三中马洁【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学习体会,从教书育人的角度阐述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作用及意义,探求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的途径。中国人在学习与对外交流中,英语成了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第一选择。英语文化的感染和德育的培养可以紧密结合、“施德于教”。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可见,良好的思想品质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育人的重要性。如今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宗旨,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渗透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对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学好英语知识,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实现育人的宗旨。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着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接受了由之带来的相关的信息。如今是信息社会,琳琅满目的信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使英语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深刻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所揭示的哲理,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思考,增长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在教学中通过合作互动,不仅发展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德的认识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质的目的。【正文】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我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中,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培养能力,还要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各种年龄的人都需要德育,尤其是处在发育时期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启发诱导以及内在的努力修养,培养出高尚的道德人格。道德教育的效果必须完全体现在学生自觉1自愿上,任何外在强加的形式都无法证明其成效。良好的环境的熏陶,先进典型的示范,循循善诱的教导,多种渠道的影响,这些教育方法都能有效的启发青少年积极向善的内在要求,经过长期的主动努力,达到较高的道德标准。德育的内容是很广的,在我国当前的历史条件下,要针对不同人的不同要求,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懂得善恶、高尚与卑鄙等等。道德教育要渗透到人的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追随人一生,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现实。一、英语教学担负着德育任务德育教育应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应当通过多种渠道的方式来影响人的兴趣、情操与品性。德育最有效的途径是启发诱导、潜移默化,而不是单纯的说教。德育应当渗透到各课程之中,与各科课程邮寄结合起来发挥作用。这是学生道德人格成长最自然有效的途径之一。有人认为教英语就是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这种观点是狭隘的和片面的。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人的各种观念、情感意志能力必然与发展其他能力或品质有关,如果不共同发展,不但整体的成长受到影响,而且单方面的能力也不可能顺利培养。中国学生学外语与他的动机、态度、学习目标有关,而这些都与他的道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英语教学不是孤立的,它必然与德育有着互相促进或者妨碍的影响。我们在外语教育中加强德育,就能收到两者互相促进的良好效果。二、通过英语教学培养良好的学风与品德1、培养良好的学风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