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三稿VIP免费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三稿_第1页
1/2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三稿_第2页
2/2
19我和祖父的园子(三稿)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第2、13自然段描写园子的文字的学习,体会园子中的昆虫、庄稼的丰富多彩和自由自在和作者写法的特别之处。2.通过课文4-12、14自然段的学习,抓“闹、玩”体会“我”的童年生活是自由快乐的,而“我”的自由快乐则来自祖父的疼爱。3.理解描写园子景物的自由是为了衬托“我”的童年的自由快乐。明白这是“借物抒情”的写法。4.小练笔:参照课文倒数第二段,借课文写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自由自在的写法来直接写一写“我”在园子里也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教学准备:预习单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19课——《我和祖父的园子》。预习时请大家自学生字了,现在先听写。特别提醒“帽”右上部分特别容易写错,教师出示“帽”,这是篆书的帽,这种字体能清晰地让我们看到帽的右上部分不是日,也不是曰,两横表示帽檐、眉毛教师板书笔顺,提醒两横不碰边,最后一横不封口。学生听写词语后自行对照书核对。错的订正一遍。(二)理清脉络。预习时我们读了课文,再看《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个课题,就会知道本文其实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我和祖父园子。谁来具体说一下,写园子的是哪几个自然段?(2、13)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的事的是哪几个自然段?(3——12、14),第1自然段提及了自己的祖父。(三)园子:丰富多彩和自由快乐1.这是个怎样的园子呢?谁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用心去听,他是怎么读出自己的感受的,更要用心去感受,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1)指名读其中一段文字教师相机正音。主要评价朗读:为什么读得这么好?(或:怎样可以读得更好?)这是写园子里的?——昆虫(2)请刚才读的孩子推荐一名学生读另一段描写园子的内容。他这次读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鼓励为主、落实朗读要情入心上脸)这主要是写——庄稼。(解释:谎花倭瓜)2.在作者童年的眼里,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你可以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在课题下方。小结并过渡:同学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概括这个园子的特点。那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个园子的这些特点的呢?再读读这两个段落,看看哪些词语、哪些句式出现得很频繁?(可出示提示)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已经不陌生了,但是萧红的语言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就是来自极其平常、毫不起眼的“就像……似的”“要……就……”“愿意……就……”这些词,这些句式一经反复,园子中的生机、自由就蓬勃而出了。(副板书:“就像……似的”“要……就……”“愿意……就……”)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请特别关注一些词的重复出现,好好品味。齐读第13自然段。(四)我和祖父:自由、被疼爱1.过渡:课文中说“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面,我也一天都在园子里面”,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做什么呢?课文中是这样写的祖父戴一顶大草帽——(生:我就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生:我就栽花);祖父下种——(生:我就下种);祖父铲地——(生: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我也浇菜);……2.作者这样写,让你有什么感觉?(跟屁虫)你有这样的感觉,归功于“就、也”的反复(副板书:就、也)3.下种、铲地、浇菜这三个场面是具体写的,如果说祖父在园子里做这些事是干农活,那我呢?默读这三个场面的描写,各找出一个词来概括我其实是在干吗?(瞎闹、乱勾、乱闹)出示三个场面的文字。4.谁能把这个闹腾劲读出来?自己选一个场面读!怎一个“闹”字了得!(板书:闹),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闹的呢?教师以“下种”为例,找一些词谈自己的体会。然后让学生模仿分析铲地、浇菜这一部分。祖父在劳动的时候,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闹。闹要有人才闹得起来,你一个人闹得起来吗?跟谁闹?祖父。所以她要像跟屁虫似的,跟在祖父身后闹。那祖父不在的时候,她就是——玩。她怎么玩?出示玩的文字(12自然段)。有什么感受?(副板书:又)“又”的重复又为我们勾勒出萧红童年的自由。5.她玩腻了去闹,闹累了去玩。此时,你有没有觉得小萧红与园子里的昆虫、庄稼很像啊?(自由、幸福、快乐)是啊,连睡觉也显得那么随意,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只需要小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三稿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