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我的坚守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英语教师,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度过了12个春秋,并担任了10年班主任工作。都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无怨无悔地哺育着祖国的花朵,虽然这些年我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但我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让孩子们喜欢,在日常平凡的小事中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让每个孩子每天都快乐的成长着,收获着,感恩着,行动着,是我一直坚守的教育信念。下面我就说一说在我课上发生的一个小故事。那节英语课上,我们学习Ilike…,描述自己喜欢的物品。课前我叫孩子们带来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nicetoys,key-rings,stamps,cardsetc。为了更好地使他们掌握新的单词及句型,我采取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合一的操练模式。我设计了两人合作猜猜看的游戏:一方把自己所带物品藏起来问对方:WhatdoIhave?Howmany...doIhave?对方猜着回答:Youhave...就在这时,我注意到教室的角落,王晨宇同学正低下头,两只手在抽屉里摆弄着什么。“这孩子真是的,总是开小差。怪不得英语总学不好,现又在……”我心里嘀咕着。他这一举一动实在与其他同学的高涨热情存在极大的反差,眼看我自认为上得不错的游戏活动课就要被这一不协调举动破坏了,我心里马上一火:立刻下去把抽屉里面的东西拽出来,狠狠地批评他一顿,看他还玩不玩?我正想动手,又犹豫起来:难道那么美好的局面非要被破坏不可?狠狠批评他,既中断了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活动,又浪费了其他同学表现的大好时机,这不是因噎废食吗?于是,我忍了又忍,终于把那股怒火吞了回去。我从容不迫地走到他身边,面带笑容轻声地问:“WangChenyu,whatdoyouhave?whatareyoudoingnow?”他对我的突然的提问感到惊诧,马上愣住了,紧张兮兮地望着我,等着我的处置。我往他抽屉里一看,原来他在画画,画我们上英语课的情景。画得虽然不是很逼真,但也可一眼认出来。于是我引导他回答:“Ihaveapicture.Iamdrawingapicture.”我把这幅画拿在手上,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有些神秘地介绍给孩子们:“Boysandgirls,hehasaspecialthing.Doyouknowwhatisit?让我们一起来问问他吧?”全班同学都好奇地说:“Whatdoyouhave?”出乎我意料,平时金口难开的王晨宇竟然脱口而出:“Ihaveapicture。”只教一遍就会说了。“Verygood!”我连连称赞道。接下来,我让全班同学共同观察并描述画的内容:There’sateacher.She’sMissWang.Theyareherstudents……孩子们都很喜欢这幅与现实相连的图画,纷纷举手发言。虽然这些并不是本单位课的内容,却不愧是本课很好的延伸。这时我惊喜的发现,王晨宇刚才躁动不安动的神情已无影无踪,脸上露出一副轻松愉快的表情,还有一丝丝成功的喜悦。在我们每天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有些学生课前没准备好学习用品;有些学生上课喜欢搞点“小笑话”;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或干别的事情等等。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如果老师采取强制的手段来制止这种纪律问题的话,就会产生不良的结果:不但无法让学生真正信服你,反而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树立了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强权的形象,形成课堂上师生之间压迫与被压迫的不平等关系;学生无法接受老师的观点,进一步对英语产生敬而远之的态度;不仅无法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狠狠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划上了一道永不磨灭的伤痕。英语老师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了英语的某些特征,如果英语老师不能产生对学生的亲和力,学生就不愿意去学这门学科。确实,对学生应该严格要求,面对学生违纪要及时提醒纠正,但我们不需要用讽刺、挖苦、嘲笑甚至体罚的方法,因为这样做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这节课上,我采取了与学生保持一致立场和先扬后抑的方式。来个“顺水推舟”,用“宽容”来打动和征服他们,形成了课堂上师生轻松和谐的氛围,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了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怎样面对课堂上学生的突发事件?怎样使结果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不仅需要教师一贯的素养,还需要一点“教学灵感”。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零距离的交流知识和情感,还为教师提供了一处机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