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作者:何祥锋摘要:在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中,供应链物流能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从原材料到最终顾客之间的全过程,满足成本最低、消耗最少的物流活动,是一个不断增加其价值或附加值的增值过程。供应链物流将逐步向信息化、集约化、一体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关键词:供应链物流特点趋势一、供应链物流的含义(一)供应链的概述供应链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涉及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最终产品的生产与交付的一切过程。它包括了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的相关联的所有活动。1、早期供应链的概念只局限于企业内部的操作层面,注重企业本身的资源利用。它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加工和销售,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看作一个过程。强调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而整个产品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往往独立运作。2、如今的供应链概念已发展到企业战略管理层面,强调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集成,贯穿了从产品设计、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生产制造、包装、运输、配送、销售直到最终用户的全过程的一体化。供应链是一个新型的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供应链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运输、销售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这种企业管理模式注重了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关联和影响,强调相互间的协作和整合,是一种范围更广、更系统的概念。(二)物流的概述1人们对物流认识最早是从流通领域开始的,是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关系)来认识物流的。经济运行由生产、流通和消费所组成,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社会间隔(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同)、空间间隔(生产地和消费地不同)和时间间隔(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不同),是流通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这些间隔联系起来。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行为,在具体的流通活动中,消费者用货币取得商品所有权的过程,即购销过程,称之为商流过程。而在买卖成交、商流完成后,还需要把商品运送到消费者所在地,这个过程就是物流过程,即从包装开始,通过装卸搬运、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环节,将商品送达消费者的全过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4月17日批准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对物流的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地结合。”对物流概念的标准化有利于人们正确地理解物流,对我国的物流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供应链物流的概述供应链物流是为了顺利实现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流,协调运作生产、供应活动、销售活动和物流活动,进行综合性管理的战略机能。供应链物流是以物流活动为核心,协调供应领域的生产和进货计划、销售领域的客户服务和订货处理业务,以及财务领域的库存控制等活动。包括了对涉及采购、外包、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划和管理活动和全部物流管理活动。更重要的是,它也包括了与渠道伙伴之间的协调和协作,涉及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和客户。(四)供应链与物流的区别和联系物流的概念强调了物流的关键点是“实物流动过程”,而供应链的概念强调的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或网络结构。供应链定义的精髓显然是上、下游的供求关系,是生产、分销、零售等职能的分工与合作。由此,物流和供应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无论是在定义的内涵上,还是在具体的运作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从表面上观察,物流仅仅是供应链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从运行特征上观察,供应链更关心的是商品所有权转移,即价值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规律,而物流更专注的是物的空间位移。二、供应链物流的特点(一)系统性供应链物流是一种系统物流,而且是一种大系统物流。这个系统涉及供应链这个大系统的各个企业,而且这些企业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企业,有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企业.下游的分销企业和核心企业,有供、产、销等不同类型。这些企业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