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金融发展论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隆重举行7月8日下午,由丝路青年论坛、丝路国际智库交流中心支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经济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学校金融学院承办的“首届中国金融学术与政策国际论坛(20XX)暨改革开放四十年金融发展论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宁远楼国际会议厅隆重开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张新民教授,《经济研究》杂志社社长张永山研究员,journaloffinance主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熊伟教授,journaloffinancialandquantitativeanalysis主编、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hendrikbessembinder教授,internationaljournalofcentralbanking主编、费雪布莱克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harrisonhong教授,financialanalystsjournal副主编、香港理工大学魏国强教授,financialmanagement副主编、纽约市立大学彭琳教授,《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刘霞辉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吴卫星教授出席开幕式。来自国内外高校知名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在校师生200余人参加论坛。这次论坛共收到海内外公开征文240余篇,组委会邀请到国内外金融学科知名专家教授组成论文评审委员会进行匿名评审,最终确定中文论文16篇、英文论文20篇共36篇论文入选此次论坛,并评选出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论坛共设有五个英文分论坛,四个中文分论坛,来自数十所海内外知名高校与金融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与业内精英在一天半的时间里对三十六篇论文进行了报告与点评。论文涵盖政策分析、公司治理、资本市场、汇率波动等多方面内容。论坛上,hendrikbessembinder教授、熊伟教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教授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hendrikbessembinder教授以第1页共14页“dostocksoutperformtreasurybills。”为主题,将股票与国库券在市场上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熊伟教授的演讲题目为“theinstitutionalfoundationofchina'sfinancialsystem”,深入分析了中国金融体系的机构性基础。孙国峰所长发表主题演讲“thereformofchina'smonetarypolicyframework”,对货币政策转型进行了介绍。三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巨大反响,现场掌声不断。在中、英分论坛上,著名专家、学者参与讨论,不仅关注国内金融热点,更深度交流国际市场走向。在7月9日下午的政策圆桌论坛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丁志杰教授、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宗良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潘宏胜副秘书长、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稳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吴卫星教授就“新时代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宗良研究员以“新一轮金融开放与模式选择思考”为题,分析了金融开放的措施,指出开创金融开放新局面是实现全面开放的必然要求,提出了理想的金融开放模式。王稳教授介绍了用于度量国家风险、行业风险、企业风险的风险度量模型,并讲解了其运行原理。潘宏胜副秘书长则以2008年金融危机十周年为契机,与大家共同对金融危机进行了反省思考。丁志杰教授从中国金融发展的系统性风险和融资成本过高两方面出发,指出我国外汇储备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外汇储备、管理资本流入等政策建议。这次国际学术论坛的召开意义重大而深远,既有学术的争鸣,也有政策的探讨,而在国内外金融学科之间、学界和业界的交流也能够为中国的金融问题和挑战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案和思路。特别是对于师生们提出的棚户区改造与金融风险、政治风险管理、地方债置换带来的金融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台上嘉宾给出了他们独到的见解,赢得阵阵掌声。第二篇:20XX年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暨国际贸易发展论坛在我校隆重举行20XX年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暨国际贸易发展论坛在我校隆重召开第2页共14页20XX年11月13日至14日,由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西南财经大学、XX省商务厅联合主办,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承办的20XX年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暨国际贸易发展论坛在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隆重举行。XX省政协副主席陈杰,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名誉会长、原外经贸部副部长沈觉人,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王俊文,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宝荣,西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