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综合测试\s\up7(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中世纪晚期,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一现象说明(C)A.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B.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C.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D.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解析:从材料来看,中世纪晚期的英格兰东部商业发展繁荣,说明大西洋沿岸的对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这是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近代;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材料没有涉及农村经济的问题。2.1550~1551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在巴利亚多利德城召开神学会议,神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西半球的居民是有灵魂的人,因此也应该得到救赎。其意图是(A)A.为殖民扩张寻求理论支持B.将宗教改革思想传到美洲C.把人文主义传播到美洲大陆D.用传播宗教取代殖民掠夺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及西班牙王室的行为,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得出,西班牙王室这么做是从宗教神学上为其进行的对外殖民扩张寻求正当合理的借口,表面上是传播宗教,实际上是进行野蛮的殖民扩张,故B项排除,A项正确。西班牙王室的行为不是要传播人文主义,故排除C项。殖民扩张是其目的,而不可能由传播宗教来取代,传播宗教只是一种手段,故排除D项。3.据记载,随着美洲的发现,17~18世纪共有大约10万吨白银流入欧洲,而同时这些白银又以40%(约3.2万吨)的比率流入亚洲。这种白银“外溢”现象(C)A.加速了价格革命的发生B.导致了欧洲经济的衰退C.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D.反映了贸易中心的转移解析:价格革命是白银流入欧洲的结果,而不是“外溢”现象导致的,A项排除;欧洲白银流向亚洲,说明欧洲与亚洲贸易的扩大,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而不会导致其经济衰退,B项排除;欧洲白银流向亚洲,说明欧洲与亚洲的贸易量扩大,因而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商业中心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不是白银“外溢”的结果,D项排除。4.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D)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商品贸易都在“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表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5.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可划分为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如下图)。这反映了(D)A.价格革命导致西北欧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B.新航路的开辟导致美洲沦为贸易边缘地区C.英国、荷兰、法国逐渐成为贸易半边缘区D.不同贸易区域划分是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解析:据所学可知,世界贸易中心的确立是商业革命的体现,而不是价格革命,故A项排除;新航路的开辟导致美洲沦为贸易边缘地区,因果关系不成立,故B项排除;英国、荷兰、法国位于西北欧地区,属于贸易中心区,故C项排除;新航路的开辟,使西欧逐渐崛起,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掌握着世界经济的财富,国际贸易区域的划分成为了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故D项正确。6.观察下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B)A.贸易路线是从非洲到美洲再到亚洲B.“三角贸易”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C.加速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资本积累D.工业革命使奴隶贸易越来越猖獗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三角贸易”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故选B项。贸易路线并没有到亚洲,A项错误;西班牙没有将掠夺来的货币转化为资本,而是用来购买奢侈品,C项错误;工业革命发生于奴隶贸易之后,且工业革命后奴隶贸易几乎灭绝,转而进行掠夺原料和抢夺销售市场的殖民扩张,D项错误。7.有研究表明,工业化前,英国农民是大众的主体,农民的购买力代表着国民的消费水平。1745年英格兰一位富裕的农民被描写为“享有人生一切舒适”,如下表:英国农民一日三餐统计表郡早餐午餐晚餐周末1汉普郡牛奶、面包、咸猪肉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