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对应学生用书P97[学业达标]1.20世纪80年代末,曾经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抗衡了近半个世纪的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这场危机突出表现在()A.社会制度发生变化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C.文化观念发生变化D.民族构成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在社会制度的改变,故选A项。2.1990年9月12日,民主德国、联邦德国以及苏美英法四国的代表在莫斯科签署《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条约规定:占领国放弃占领德国的权利和责任,解散与此规定相关的一切机构。这一现象()A.标志着东欧剧变的开始B.是美苏争霸结束的表现C.说明德国再次实现统一D.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答案D解析东欧剧变开始于1989年,故A项错误;美苏争霸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故B项错误;西德与东德合并是德国再次统一的标志,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占领国放弃占领德国的权利和责任”可以判断,欧洲版图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部矗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一夜”发生在()A.1989年B.1991年C.1922年D.1936年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欧洲东部”“巨人”可判断该国为苏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巨人”倒下是指苏联解体,故选B项。4.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世界总体形势走向缓和B.核战争威胁消失C.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安全D.多极化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但总体趋向缓和,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核威胁至今未消除;C项是动荡的表现之一,不是最大影响,排除;D项是国际关系格局,不是世界形势,排除。5.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性质类似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主要是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为恐怖主义,①③④实质都是霸权主义,故选C项。6.如果要给下面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A.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B.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美国试图将它的这种美式民主嫁接到世界的众多国家,但均以失败告终,显示了美国干预其他国家的政治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无关。7.2015年1月11日,在法国巴黎,多国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走上街头参加反恐大游行。这一现象说明()A.打击恐怖主义已成为世界共识B.恐怖分子活动的重点区域在欧洲C.反恐已经成为各国的头等大事D.“冷战”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泛滥答案A解析材料“多国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走上街头参加反恐大游行”说明各国对反恐的重视,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恐怖分子活动的重点区域在欧洲,故B项错误;反恐是大事,但并不是头等大事,C项错误;D项符合史实,但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8.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条约规定:①在欧盟内部要求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真正实现统一市场,并使经济政策完美地协调起来。②最迟于1999年1月18日在欧共体内发行统一货币,实行共同的对外与防务政策,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以下对欧洲一体化的目标和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增强了欧洲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政治意愿和自信心B.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经济、政治和安全事务的发展C.其经济目标是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D.其政治目标是扩大欧洲的影响,实现共同的防务,取代联合国答案D解析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标是扩大欧洲的影响,提高自己的地位,而不是取代联合国,故选D项。9.2014年,中国第4次动用否决权,否决安理会涉叙问题决议草案。中国外交部官员表示:“不能因为中国谨慎和负责任的态度,就指望中国不使用否决权。在必须使用否决权时,中国当然要使用,该出手时,中国一定会出手。”这表明中国()①在国际格局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