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25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列宁指出:“(十月革命)是沙皇制度的后果,是俄国资产阶级的软弱,而不是我们的意志,也不是因为我们要这样做,而是形势要求这样做。”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C)A.沙皇专制直接导致革命发生B.资产阶级放弃革命的领导权C.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D.无产阶级尚未做好革命准备解析:“不是因为我们要这样做,而是形势要求这样做”说明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故C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俄国革命爆发,故A错误;资产阶级是二月革命领导者,故B错误;十月革命无产阶级一直参与,故D错误。2.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A)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解析:题干时间“1917年3月”以及材料中“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的信息说明苏维埃在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故A项正确;题干时间是二月革命后,当时临时政府还存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不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故B项错误;“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故C项错误;彼得格勒苏维埃只能掌握自己的军队,不可能掌握全部军队,故D项错误。3.“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列宁的主张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主要原因是(C)A.帝国主义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仇视B.十月革命是社会矛盾演变的必然产物C.当时两个政权并存,面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的严峻形势D.第一次世界大战会不断激起人民群众的反对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月提纲》提出时,俄国处于两个政权并存且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的形势下,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4.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B)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B.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C.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D.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依据题干“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可以看出当时布尔什维克党要以选举的和平方式进入立法机关掌握政权,而不是主张暴力革命,故B项正确,A项错误。C、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5.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C)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解析:“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指的是当时的俄国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指明了革命的斗争方式,故C项正确。A项应发生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说明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了,故D项错误。6.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B)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解析:1917年7月至9月,十月革命(公历11月)前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统治时期,外有战争惨败、内有武装叛乱,使临时政府陷入岌岌可危的困境。A项是指二月革命;C项是指十月革命;D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