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教学反思栟茶镇浒澪小学洪慧敏《雨点》是一下的一首清新质朴的小诗,全诗共四句话,分别写了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里的不同状态。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雨点在不同地方的不同状态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十分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在教学时以“小雨点旅行记”为题,将学生比作小雨点,以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为切入点,感知小雨点之所以会有“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这样的不同形态是因为环境的不同。导入时用帮助小雨点落下的语言激发孩子们的热情,开火车复习词语。紧接着进行句式训练,回顾上节课内容。自由读课文后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最后总结课文内容,引导背诵,发现规律进而仿写诗歌。这节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环节与环节之间紧密相扣,学生不仅易于理解,更是开心愉悦,整堂课轻松活泼。作为教学者,我也充分感受到了集体备课的强大力量。总结本课的得失,我有以下几点思考:1、一年级的课堂要活跃,不只是教师的语言动作,更多的是要用教师的语言动作去激发孩子的热情,使孩子融入课堂,真正的感受到自己就是课文里的小雨点,这样孩子会更好的理解课文,会更加活泼,做课堂的参与者。2、课文虽然简单,但是依然要深入文本,抓住文章内部的东西,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帮助教师把握课堂,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应付课堂上的突发状况。3、评价要有指导性。课堂上最大的不可控的因素就是学生了,所以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相应的评价,不仅要表扬,激励他,也要对一些错误的答案给予指正,本课中仿写时,孩子说“雨点落进隧道里,在隧道里开车。”这是错误的,此刻就应该引导他思考“隧道开天窗了吗?雨点怎么进去呢?”,而当孩子说“雨点落在头发上,在头发上捣乱。”这时就应该表扬他会联系生活,善于观察。教师的评价语非常重要。今后一定会加强文本解读、多看一些上课的视频,学习别人的评价语。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