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凤翔县长青镇中学授课年级学科课题阿长与《山海经》任课教师课型问题解决课课时2授课时间教材分析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怀念。学生分析设计理念通过快速阅读,,自主、合作与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字词2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3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及作者的感情。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情感。2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的写法。3学习本文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文情怀感悟鲁迅对阿长的身后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略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和欲扬先抑的写法关键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问题导读评价单》2、<问题生成评价单>3、《问题训练评价单》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教学环节时间教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引入主题5分钟情境导入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提到“美女蛇”的故事,这故事是谁讲的?保姆阿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是写她的。好奇、探究阿长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呢?在少年鲁迅的眼里,她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创设情境感受文本5分钟创造阅读情境快速默读课文热情参与自主合作初步探知25分钟创设研讨、交流情境1、交流《问题导读评价单》2、发放《生成——评价单》3、、自主研读4、、交流讨论积极交流小组评价5分钟创设评价情境你表现的怎么样?你的同学呢?反思、评价深入探究提升能力5分钟创设探究情境对比作者在文章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法?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思考,课下探究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节教学环节时间教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引入主题5分钟复习情境导入1、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2、依次领会并归纳每件事情所刻画出的阿长的形象特征,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3、这样写真人实事有什么好处?好奇、探究创设情境感受文本5分钟创造阅读情境快速默读课文热情参与自主合作初步探知25分钟创设研讨、交流情境1、继续交流《生成——评价单》2、、自主研读3、、交流讨论4、完成“生成——评价单”积极交流小组评价5分钟创设评价情境你表现的怎么样?你的同学呢?反思、评价学习应用提升能力5分钟创设情境写作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思考,课下写作教学反思问题导读——评价单班级姓名组名学海导航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散文诗集《野草》,包括《风筝》、等24篇作品。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2《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时题作《旧事重提》,编辑出版时改用现名。《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有三,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儿时的保姆。3《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