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5~6节训练题编号姓名评分一、单项选择题1.在江河湖海游泳的人上岸时,在由深水区域走向浅水区域的过程中,如果水底布满石子,以下感受和分析中合理的是()A.脚不疼,因为人越来越轻B.脚不疼,因为水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小C.脚越来越疼,因为水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大D.脚越来越疼,因为人越来越重2.把系于绳端且质量相等的铁桶和实心铁球同时没入水中,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绳子对它们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A.F1>F2B.F1=F2C.F1<F2D.以上情况都可能3.鱼鳔是鱼体内可以涨缩的气囊,是鱼类的沉浮器官。鱼鳔主要是以通过改变下列哪一个因素来实现沉浮的()A.鱼的重力B.鱼的质量C.鱼受到的压强D.鱼排开水的体积4.表面涂蜡的细木棍,下端绕着适量的铁丝,把它放到水里呈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如果齐水面处削去细木棍上部,那么剩余部分将()A.下沉B.悬浮C.上浮D.无法判断5.将一块质地均匀的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杯子中,物体静止时如图所示。若将该物体分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仍然放在盛水的杯子中,则()A.大块、小块都漂浮在水面B.大块、小块都悬浮在水中C.大块、小块都沉入杯底D.大块沉入杯底,小块漂浮在水面上6.如图所示的密度计,先用它去测水的密度,发现液面在B位置;然后用它去测煤油的密度,则液面可能在()A.A位置B.B位置C.C位置D.以上位置均有可能7.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在不同的液体中静止(其中甲沉底),它们的体积关系是V甲>V乙>V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1=ρ2>ρ3。则三个小球的重力、密度大小关系分别是()A.G甲=G乙>G丙,ρ甲>ρ乙>ρ丙B.G甲>G乙=G丙,ρ甲>ρ乙=ρ丙C.G甲>G乙>G丙,ρ甲=ρ乙>ρ丙D.G甲>G乙>G丙,ρ甲>ρ乙>ρ丙8.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实心小球,其中a与b质量相等,b与c体积相同;放入水中后,a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底。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它们的体积关系是:Va<Vb=VcB.它们的重力关系是:Ga=Gb>GcC.它们所受的浮力关系是:Fa=Fb=FcD.它们的密度关系是:ρa>ρb>ρc二、填空题9.A、B、C三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实心球放入盛有液体的容器中,各球所处位置如图所示。从而可以判断出球的密度最小;B球受到的浮力(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C球受到的浮力。10.如图所示,实心圆柱体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为N,它的体积是m3,它的密度是kg/m3。11.小华在江边玩耍,看到江中停着一艘轮船,突发奇想:如果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都突然减小一半,这艘轮船的质量和浮沉情况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正确的说法是:这艘轮船的质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它的位置高度将(选填“上浮一些”、“下沉一些”或“不变”)。12.一个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当它漂浮在油面上时,有的体积浸入油中。则这个木块的密度为kg/m3,这种油的密度为kg/m3。三、探究与创新题13.小红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她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做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到杯底。步骤二:将铁片锤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F2F1(1)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2)小红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她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关注了铁片的改变,忽视了对浮力的影响。14.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①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②可能跟物体的质量有关。③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④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⑤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聪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以上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小聪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是正确的,猜想是不正确的。15.如图所示的是一个量筒和一个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