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2017.5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8小题。考试形式为闭卷书面笔答。试卷满分为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Al:27Fe:56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14分)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4分)1.根据下列实验现象不能判断是化学变化的是A.有亮红色固体生成B.塑料瓶变瘪C.有大量气泡D.有蓝色絮状沉淀2.2017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分类回收垃圾B.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C.使用可降解塑料D.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4.下列含氮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A.HNO3B.N2C.NaNO2D.NH3·H2O25.分类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A.单质:金刚石、液氧、铜粉B.氧化物:生石灰、酒精、干冰C.复合肥:硝酸铵、磷酸氢二铵、硝酸钾D.化石燃料:煤、石油、沼气6.根据图示信息和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B.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C.当X=8时,该微粒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7.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驱虫辟邪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有关黄酮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黄酮素属于有机化合物B.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1C.黄酮素由27个原子构成D.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铜丝放入稀硫酸中,产生大量气泡B.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有白雾产生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D.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9.下列各组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验证某可燃性气体中含有H2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液滴B除去NaCl中的Na2SO4加水溶解,再加过量BaCl2溶液后过滤、蒸发、结晶C检验NaOH是否变质取样加水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D鉴别化肥KNO3和NH4Cl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310.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中甲、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3C.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D.该反应中分子的个数不变11.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2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100gA的饱和溶液,C.分别将50℃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B析出的晶体可能比A多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12.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组别是A.化学与材料B.谚语中的化学①多数合金的抗腐蚀性好,硬度大②铝合金、钢都属于金属材料③羊毛、棉花、涤纶都属于合成纤维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化学性质稳定②“釜底抽薪”是指清除可燃物,从而使燃烧停止③“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C.化学与环境D.厨房里的化学①实现垃圾分类回收,以促进资源利用②废水净化后再排放,以防止水体污染③露天焚烧作物秸秆,以增加土壤养分①食盐能用于清洗水垢②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用于除去油污③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还可以治疗胃酸过多13.推理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断结果,其中正确的个数是:①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