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精读品味“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1.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引领全文,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2.“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是什么意思?•“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3“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比喻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4.“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为什么不用“研究”而用“钻探”?•这是比喻,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钻研精神。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解释:望闻问切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诊是第一步。•望:观察病人的颜色、舌苔、表情、发育情况等;•闻:听和嗅,即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气味;•问: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用手诊脉或按腹部诊察有没有痞块等。5“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该怎样理解?•“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意思是指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6.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该怎样理解?••“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小结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和诗意:1、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夹叙夹议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叙述、描写抒情化。作者带着对恩师的敬佩之情和对好友的赞叙述、描写抒情化。作者带着对恩师的敬佩之情和对好友的赞美之情写作,能把平常的句子变得不平常。美之情写作,能把平常的句子变得不平常。2、运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使结构整齐,有节奏感。3、运用对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作者使用了许多四字语(特别是成语)以及整齐的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请举出几个例子。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迥乎不同一反既往……对偶句: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3.不动不响,无声无闻。4.动人心,鼓壮志。5.气冲斗牛,声震天地。6.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三本书(学者)三件事(革命家)《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示威游行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学者(1-7)革命家(8-18)潜心学术硕果累累嫉恶如仇勇于献身说了就做说(言)做(行)一致口的巨人、行的高标(19-20)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不同)(相同)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作者:臧克家老马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寄语•人生是一种追求,一种不懈的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修养,高雅的情趣,宽阔的胸怀,大度的气质,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芳邻,以希望为哨兵,认准自己的目标,义无反顾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