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一、激情导入,解读诗题(一)紧扣诗眼“游”,导入课题。1.师谈话引入:宋朝有一位诗人在游玩山野乡村,领略田园风光时作了这样一首诗——游山西村。2.板书课题,注意“游”的书写(右边不是“反文”而是“卧人下子”)3.生读题,读出游的味道。(二)解诗题(先质疑——再结合注释解疑——总结学诗方法:借助注释学诗)1.设疑: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知道山西村在哪?是怎么知道的呀?2.读注释总结学诗方法:借助注释学诗法。(三)知作者(汇报课前查阅的资料——阅读资料袋——小结学诗方法二:看料资料)1.学生汇报课前查阅有关陆游的资料。2.师出示陆游简要的生平资料,学生阅读。文字媒体: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一生处于金兵入侵、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时期,他才华横溢,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留下上万首诗篇,他的诗歌大部分抒写爱国之情,豪迈奔放;也有的描写田园风光,清新自然。3.小结学诗方法二:看资料袋。(说明:这首诗属于后者,写的是诗人罢官闲居绍兴老家时的一次邻村之游。见文字媒体:整首诗)二、初读古诗,读通读准1.自由读古诗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汇报自读诗句、学习生字的情况。第一步:出示生字,多方法认读生字:①比较法辨析生字的读音,②联系上下文识记生字,③替换词语理解运用识记生字,④在语言运用中理解生字词。即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腊酒”、“腊酒浑”的含义。并结合诗句语“田舍家家藏家酿,驿路处处飘酒香”称赞绍兴人家的酒。第二步指名读诗,相机正音。3.点拨评议,小结。三、再读古诗,读出诗味1.师引言:读古诗,要慢慢地,有轻有重地读,读出诗的韵味。还要抓重点词读。2.师范读,生练读(学生有的读得抑扬顿挫,摇头晃脑;有的读得琅琅上口,韵味十足。)3.师生合作读(说发现——结合读音了解押韵——注意诗的韵味——练习合作读诗:如引读前四字或接读后三字。)4.放唱诗儿歌,学生拍掌吟唱诗。5.多次读诗,你们感受到诗人这一趟山西村之游心情如何呀?四、自主学诗,读懂诗意,品悟诗境过渡语:让我们跟着诗人一块来到山西村,看看那儿的农家是怎样待客的?(一)出示学习要求文字媒体:1.读:借助注释,自读理解诗意。2.想:农家是怎样热情待客的?受到农家的热情待客,诗人内心的感叹是什么?3.说:小组内交流诗意及问题。(二)先自学:默读古诗,借助注释,读懂诗意。(三)再小组内互学交流:汇报说诗的大意及其体会。(四)然后全班汇报。1.品读汇报一二句。汇报内容:①读一读,理解诗句;②说一说,说其体会;③品一品,扣重点字词(莫笑”和“足”,体会农家的热情、好客。)④想一想,结合丰年的场景。⑤悟一悟,吟诵一二句。2.同法品读汇报三四句。①读一读,理解诗句;②说一说,说其体会;③品一品,扣重点字词;重点理解“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换词理解柳绿花红;④想一想,结合景物描写词想象情景: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枝繁叶茂、万紫千红,柳荫深深、鲜花簇簇。⑤悟一悟,体会不同的心情,读出两种不同的心情(怀疑、着急——高兴、惊喜)。3.读资料袋,出示资料袋:陆游20岁就定下报国之志。30岁礼部考试名列第一,遭投降派打击,被除名。40岁左右,受朝廷重用,北伐失利后被削职还乡。50岁任参议官,因其他官员的诽谤(fěibàng),被罢官。65岁最后一次任史官,又因痛诉时局黑暗,再次被罢官。84岁诗人仍不忘“收复中原”的大志,临终之前写下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①了解诗人相关背景,领悟诗句所蕴含的哲理。a.结合诗人的处境、坎坷来谈。例如:诗人陆游一次又一次被罢官,一次又一次遭受挫折,就好像诗中所写的到了“……”的境地。b.赞美陆游的心境。在人生的道路上,陆游一次又一次跌倒,一次又一次的遭受挫折……面对这样的困境,陆游是怎么样?他始终心存希望,相信总有一天会:柳暗……c.这两句诗哪仅仅是在写景啊,原来是他生活的哲理呀;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要怎样?②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学会运用“山重……,水复……”。例:a.当我们自己遇到困难,心灰意冷时,我们就可以给自己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