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设计白林中学廉小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部分文言词语积累2、过程与方法(1)了解作者及背景。(2)掌握本课重点字词。(3)理解文章主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2、背诵。教学难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看提示猜人物】此人生活在中唐时期,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交谊很深,世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为“刘白”后世尊称他为“诗豪”,他是谁呢?二、预习检测:1、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的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情怀。作品集有《刘梦得文集》(又名《刘宾客文集》)2、写作背景(1)、三间小屋“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2)、一间半“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3)、极小的一间屋子(半间房)《陋室铭》三、研读课文,疏通文意1、根据课文注释,了解“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2、文章题目释义。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房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3、划分文章节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4、选部分学生朗读课文。5、质疑探究再读课文圈出文中你不熟悉的字词和句子。提交全班讨论。看谁提的问题数量多而质量高!【1】重点字词名灵斯惟上入鸿儒白丁调金经无案牍劳形【2】字词详解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⑵在(zài):在于,动词。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⑷灵(líng):神奇;灵异。⑸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⑻鸿儒(hóng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⑾金经:指佛经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⒀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⒃劳形:使身体劳累。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6、质疑探究,品读课文。(小组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第一、二句与第三句中心句是哪句?(2)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