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题型变化新动向黄琼年年话中考,岁岁不相同。在一个推行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第二次中考的特殊年份(即2005年)里,关注中考作文命题改革的新趋势、新探索,必须把握中考作文命题之行动纲领、行动准则––––《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下面,我们不妨摘引出其中关于作文教学的一些重要论述:1.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2.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3.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些新的理念,不仅影响着平时的作文教学,也引领、推动着中考作文的命题改革。笔者分析收集到的来自全国各地95个考区的中考作文试题,充分感受到广大命题者对接课标要求、落实课标精神的追求。表现在作文题型的变化上,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努力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这么做,是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引导作文教学步入正确轨道的明智选择,必将在下一个年度中考命题改革中得到延续。一.“话题”退位助开放从2000年话题作文进入中考以来,这种题型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得到命题者的青睐,它在中考作文试题中所占的比例,由第一年的5%,到之后几年的20%、41%、65%、56%,连续几年隐居“霸主”地位。这是因为,它是一种较之于全命题、半命题和材料作文更为开放的题型,具有材料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的“三自”特点,给予考生很大的自主权,有助于“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但是,我们也看到,单纯以话题作文形式命题的考区在当年全部考区中所占比例,继去年首次出现下降后,今年再次回落,降至30.5%。从比例上看,话题作文首次退居为“第二大党”了。话题作文地位的变化,是不是说明命题者将放弃开放性题型了?答案恰恰相反。话题作文的“退位”,恰恰是因为命题者找到了更为开放、更有利于营造宽松写作环境的新题型––––选题作文。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一些连续多年选用话题作文命题形式的考区,比如重庆市、陕西省、四川省、江苏泰州市、湖北武汉市和黄冈市等,纷纷从话题作文阵营中走出去,步入选题作文队列里。同时,我们要看到,话题作文充当了选题作文里的主力军:在2005年的36道选题作文中,用话题作文作备选试题的有29道,所占比例高达80.5%。如果将这些话题与单独以话题作文形式命题的另外29道试题加起来,本年度涉及话题作文的题型有58个考区,所占比例高达61%。由此可见,话题作文的地位,仍然是举足轻重的。话题作文命运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命题者贯彻课标精神的不倦探索和可贵追求。笔者大胆预测,在2006年的中考中,单独以话题作文命题的考区总数,会进一步减少,但是,涉及话题作文的考区,数量和所占比例不会降低。二.“选题”称霸为宽松近几年来,选题作文稳步推进,广受关注。它在中考试题中所占比例,从2001年的11%、2002年的14%、2003年的16%提高到2004年的23%,2005年更是高达37.9%,成为名符其实的“第一大党”。可以这么说,中考已经步入选题作文称雄称霸的时代了。试想想,多一道或两道试题让你自由挑选,你是不是更“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你是不是拥有了相对而言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你是不是更有机会“表达真情实感”?再分析选题作文的组成部分,选用“话题+半命题”(17道)、“话题+话题”(4道)等以开放性题型为主的,占58.3%。这是鼓励学生有选择地自主写作、充分发挥自己写作水平的有效之举。另外,我们也发现,选用不同类别的题型作为备选项的考区,多达30个,占83.3%。这么做,旨在面对现实,尊重考生的不同写作习惯和接受能力,兼顾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当然也就维护了考试的公平性,提高了考试的效率。三.“材料”改良给自由2005年以材料作文形式单独命题的,有11个考区(不包括以材料作文作备选项的5个选题作文考区),占总数的11.6%,这个比例远高于2004年的2.6%。并且,我们也注意到,像河北、安徽、北京海淀等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