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机械能和内能》一、填空题1.冬天,双手捧着热水袋会感到暖和,双手反复摩擦也会感到暖和,前者是利用___________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___________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2.夏天的夜晚,小华和小敏准备到室外纳凉。小华建议划船到湖中,小敏建议到郊外的林荫小道。你赞成__________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3.1kg铀全部裂变释放出约8.4×1013J的能量,这些能量相当于完全燃烧_________kg的煤放出的能量(煤的热值约是3.4×107J/kg)。4.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___________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____________来完成。5.古诗文中有许多描述自然现象的优美诗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飞流直下的瀑布水具有巨大的·6.保温桶内装有质量为50kg、温度为95℃的热水。过了一段时间后,桶内水温为85℃,那么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J,水的内能__________(选“增加”、“不变”或“减少”)7.“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察觉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________;二是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___________小,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三是城市水面小,水所吸收的________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对流。8.完全燃烧42g热值为3.0×107J/kg的酒精,可以放出________J的热量,这些热量可以使_________kg的水温度升高50℃。9.在冬天,为了取暖,每小时需给某房间供热4.2×106J的热量。若流进散热器的水的温度是80℃,流出的水的温度是70℃,由此可知每天有________kg的水流经散热器。在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式工程中,西部地区天然气被输送到缺乏能源的东部地区。天然气与煤相比,从热学角度分析它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从环保角度分析它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天然气、煤的热值分别为1.14×108J/kg、3.0×107J/kg)10.一个物体具有___________,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了能,飞行的子弹能穿透钢板,是靠子弹的_____________能,蓄在高处的水能用来发电,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能,钟表里的发条能带动时针走动,是靠发条的______________能。二、选择题11.如图12.B.1所示,轨道ABC光滑,弹簧固定在水平轨道末端,小球从A处由静止滚下,撞击弹簧后又将沿水平轨道返回,接着滚上斜面。在这整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的情况是()A.重力势能→动能→重力势能B.动能→弹性势能→动能C.动能→势能→动能→势能→动能D.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动能→重力势能12.下列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A.直升飞机匀速上升B.人骑车匀速下桥C.火车徐徐进站D.将小球向上抛出,小球在上升阶段13.煤油的热值大于酒精的热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油比酒精含有的热量多B.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油和酒精,煤油放出的热量要多些C.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油和酒精,利用煤油刚好能烧开一壶水,那么利用酒精则不能烧开这壶水(效率相同条件下)D.通风条件越好,供氧越充足,两种燃料的热值就越大14.在下列过程中,由于做功而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把铁丝反复弯曲,弯曲处变热B.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加热C.山芋在炉膛内烤熟D.烧开水时蒸汽将壶盖项起15.下列给出的事实中,物体的机械能增加的是()A.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B.载重汽车沿斜坡向下匀速行驶图12.B.1C.电梯由楼底加速上升D.列车在平直的铁轨上匀速行驶16.有质量和形状均相同、材料不同的两个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较长时间,取出后立即放在0℃的大冰块上,能使冰块熔化较多的金属块应具有()A.较大的体积B.较大的密度C.较大的比热容D.较高的熔点17.在热传递过程中,被传递的是()A.质量B.温度C.比热容D.能量18.甲、乙两物体的体积相同,甲的密度是乙的3倍,乙的比热容是甲的1/3,若它们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A.1:9B.3:1C.9:1D.1:119.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铜、铁、铝三种物质,放出相等的热量后,终温的高低是(已知c铝>c铁>c铜)()A.铜最低B.铁最低C.铝最低D.都相同20.100g热水和50g冷水混合后(不考虑热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