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位小数教学目的:1、知道一位小数的含义,并能初步运用。2、能够读、写一位小数。3、联系生活实际,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与发现意识。教学重点:1、知道一位小数的含义。2、会根据一位小数的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人民币若干及文具实物等。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从超市外景到内景,再到文具柜并对若干文具及标价加以特写。2、问:这些商品价签上写的是什么数呢?(板书“小数”)指名试读价签上的小数。3、知道0.1元表示多少钱吗?(板书0.1元=1角)[城镇三、四年级学生对小数并不陌生,所以联系实际引出课题,并让学生试读,还让学生说说0.1元表示多少钱,都是有基础的,这样引入新课亲切自然。]二、创设情境,探究发现(一)认识零点几——发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1、和学生一起数出10个1角钱即1元,得出1角是1元的十分之一元。(板书:1角=元)2、你们能发现十分之一元和0.1元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有前面的背景材料“1角=元、0.1元=1角”,学生不难发现“元=0.1元”,但“0.1元表示元”这一意义是数学上的一种规定,学生是无法发现的,但可以让学生“感觉”,“感觉”也是一种初步的发现,所以这一步教学是学生探究发现的重点之一。]3、2角呢?(板书2角=元=0.2元)3角、5角、9角呢?(让学生说,不必板书)4、多媒体演示:把1米长的直尺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多长?3份呢?用数学课作单位分别怎么表示呢?老师不讲,你们能独立完成吗?(学生试做练习纸第1题:课件及练习纸第1题的设计参见课本练习二十八第1题)[学生有前面“1角=元,2角=元”的基础,此处尝试独立完成“1分米=米=()米,3分米=米=()米,”应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到这时,形成板书如下(课件同步):1角=元=0.1元2角=元=0.2元1分米=米=0.1米3分米=米=0.3米教师顺势利用以上板书布列的有利条件,让学生找出整数、分数和小数。(在相应位置板书:整数、分数、小数。)5、多媒体演示:去掉以上板书中的“1角、2角、1分米、3分米”后,问: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为什么?(如果米和0.3米都表示3分米,所以米=0.3米……)刘就文6、多媒体演示:去掉上面板书中分数、小数后面的单位名称,屏幕上出现:=0.1=0.2=0.3配合等号的闪动,问: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为什么?[本节课最关键的时候到了:分数和小数后面没有了单位名称,左右两边的数还相等吗?为什么相等呢?学生感到非常困惑,如果我们教师抓住了学生认知上这种大的冲突,往往能取得大的突破,这时把学生看书讨论和教师的适当点拨结合起来,第一次正式揭示出:和0.1都表示十分之一,只是写法不同而已,所以=0.1,依此类推。这一步教学是学生探究发现重点之二。]7、多媒体演示:接上面让学生顺势答出=()、=()……齐读一遍。8、以上式子可以反过来读吗?(从右到左齐读)[以上的顺读、反读是为了从感性上强化:像、、……这样的十分之几的数可以写成0.1、0.2、……这样的小数,反之亦然,这种感性上的强化不仅符合本单元“初步认识”的教学要求,而且确实比过早地抽象概括出一个什么结论的效果更好。]9、多媒体演示:去掉以上板书中的分数,只留小数,教学生读写。(配以板书:读:从左到右;写:从左到右。)10、小练习:(1)判断写法的正误:0、5()0,5()0.5()0·5()(2)听写小数。(如:零点六、一点七)(二)认识几点几——发现够整元数(或整米数),写在用元或米作单位的小数点左边,反之则写在小数点的右边。1、多媒体示:同学小青不同年龄时测量身高的情况。上托儿所时身高7分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板书:7分米=0.7米)上一年级时身高正好1米,上三年级时已超过1米,达到1米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呢?(板书:1米4分米=1.4米)2、你是怎么想到1米4分米等于1.4米的呢?(先想4分米是0.4米,再想0.4米和1米合起来就是1.4米——配合动画演示)3、多媒体出示钱币图样:1元2角=()元,学生答出“1元2角=1.2元”后,问: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仿上)4、多媒体接着出示钱币图样:5元2角=()元50元2角=()元100元2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