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著萧红著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回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爱护青年、支持革命、童心未泯、体恤他人、博学广识、幽默风趣······1914年在北京与全国儿童展览会会员合影。1933年在上海和宋庆龄蔡元培在一起。1936年在全国木刻展览会上和青年在一起。193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鲁迅(1881—1936),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文学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16本•还有书信、日记和学术著作等•《在酒楼上》•平庸对人的吞噬,绝望的反抗•《肥皂》•对意淫的伪君子的幽默讽刺•《社戏》•对纯正善良的人性的呼唤•《纪念刘和珍君》•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对革命的反思•《论“他妈的”》•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卑劣心理•《论照相之类》•封建性压抑下的性变态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萧红(1911—1942)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不同,是一篇回忆录。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零碎的细节,随意点染;但感情真挚而又深厚,文笔散漫而又抒情,展现出鲁迅先生丰富的性格特征。思考: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没有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神态笑声乐观开朗平易近人•穿着审美自然朴素人情练达•饮食起居简单随和体恤他人•待人接物爱护青年支持革命•休闲娱乐幽默风趣童心未泯•读书写作博学广识克已待人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