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第五讲公共政策的制定——政策方案规划与抉择第一节政策目标的确立政策目标政策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政策主体为了解决政策问题所提出一般性要求,是对预期在较长时间获取的成就的正式而全面的陈述,也是一定时期国家或者组织的大的发展方针或者奋斗目标的分解。而具体目标达到政策总目标的具体措施。政策总目标很难量化,阐述一般也不明确限定实现结果的时间,而具体目标一般有明确的目标群体和时间限制。总目标(目的)与具体目标比较特征总目标具体目标明确性宽泛的陈述(如提高卫生保健质量)具体(增加多少医生人数)术语规范(卫生保健质量指能否获得医疗服务)可操作性(1万人拥有医生数)时间不明确(在将来一段时间)明确(在5年或者10年时间)衡量方法非量化(充分的医疗保险)一般量化(每千人参保数)目标群体宽泛(低收入家庭)具体(年收入低于X元的家庭)设定政策目标的基本原则:(1)事实求是,面向未来(2)系统协调,具有针对性(3)具体明确、具有合理性。(4)注重伦理考量,保持相对稳定性。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也称元目标:公平、效率、发展、自由、安全。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1)价值因素(2)政治因素(3)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评估标准评估标准是衡量政策目标实现的尺度,它将定性的或者概念的政策目标转化成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定义,是关于那些被用来评估备选方案或者项目的目标诸方面的明确的陈述,包括成本、收益、有效性、可行性等。尺度是标准的有形或者操作性的定义,每个标准有几个与之相关的量化的尺度。尺度也称做指标。确定评估标准有时是非常困难的,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政治过程的本性使得决策者不愿意明确陈述出相关的政策目标,而目标不明确也就难有准确的评估标准。二是被提出的政策方案或者项目往往不是单一目标而是多个目标,每个目标一般都有相关的评估标准,而每个标准都可能有多个尺度,这使得评估标准问题复杂化;三是政策参谋人员或者分析人员可能被公共部门或者政府部门所雇佣,他们也不愿意放弃多重的、冲突的目标和评估标准。政策指标政策指标是政策评估标准的具体化,是衡量政策目标的量或者质的尺度,是政策目标具体说明。根据指标所要衡量的政策领域的不同,可划分为经济指标、社会指标、政治指标和综合指标。第二节备选方案的拟订备选方案的产生一般经历3步:第一步:搜寻备选方案从问题构造的程序中可以发现一些备选方案。邓恩列举了八个来源:(1)权威;即相关政策问题的专家。(2)洞察力:长期与某些政策对象打交道的人或者一些政策相关者的知觉或者判断;(3)方法:利用系统分析等创新性的分析方法;(4)科学理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产生的一些对问题现象的解释;(5)动机:参与者的信念、动机和需要。(6)相似的案例:其他地方处理相同或者相似问题的经验;(7)类比:不同种类问题的相似性的的比较。(8)伦理体系:哲学或者其他社会学家所提出的社会正义、公平等理论。艾西从系统分析的角度讨论了政策备选方案的四个来源:(1)保留现有方案(2)修改现有方案(3)使用以前被包装过的方案设计(4)创造一个新的方案。新方案的设计包括理想化的设计、类似情形途径和形态学途径。依照林德布洛姆的渐进主义的观点,现有政策是构成新的备选方案的基础。布莱特曼认为,有3种途径可以帮助人们发现备选方案:(1)被动的途径:等待所要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出现;(2)搜寻——派生途径:设法让别人知道我们正在寻找备选方案;(3)触类旁通途径:检验渐进的变化,历史地和类比地搜寻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还可以采取其他的一些方法,包括:(1)保持现状分析:考虑假如不采取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问题的变化趋势,为新方案的产生和测量提供基点;(2)快速的调查:快速的记录、分类和整理在各种会议上人们提出的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也可以向你的朋友、同事以及其他相关人事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建议;(3)文献评论:公共政策或者研究的文献(书籍和杂志、网络等)以及问题所涉及的领域都可能记载着解决相关政策问题的备选方案或者案例分析。(4)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