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00001)解剖第一章:运动系统一:定义矢状面:从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所出现的切面。冠状面:又称额状面,从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所出现的切面。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的的孔。全部椎孔相连形成椎管,容纳脊髓。椎间孔:椎骨叠连时,从侧面看,上下两个椎骨的椎弓根部所围成的孔,供脊神经和血管通过。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略向前突的横行隆起,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关节腔:是由关节囊滑膜层与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密闭窄隙,内含少量滑液。椎间盘:相邻两椎体间借椎间盘牢固相连。脊柱:由24块分离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紧密连结而成,具有运动、保护及支持等作用。二:填空1.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的科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医、药学中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2.解剖学标准姿势是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3.全身共有206块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四类。每块骨都是由骨质、骨膜、骨髓和关节软骨组成。4.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三部分。5.上肢骨(单侧)包括上肢带骨(锁骨1,肩胛骨1),自由上肢骨(臂部:肱骨1;前臂:尺骨1,桡骨1;手骨:腕骨8块,掌骨5块,指骨14块),下肢骨(单侧)包括下肢带骨(髋骨1),自由下肢骨(大腿:股骨1;膝部:髌骨1;小腿:胫骨1,腓骨1;足骨:跗骨7,跎骨5,趾骨14)。6.髋骨是由髋臼、髋前上棘、髋窝融合而成的。7.颅骨中,成对的主要有顶骨、颞骨、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不成对的主要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下颌骨、舌骨、犁骨。脑颅骨包括:额骨、枕骨、蝶骨、筛骨各一块,顶骨和颞骨各两块。8.间接连结的特点是骨间具有腔隙,有较大的活动性。关节的主要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9.椎间盘位于相邻上下两椎体之间,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胶状的髓核构成,具有承受压力和缓和作用。10.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是肩关节,体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是膝关节。11.止于肱骨上端的肌有胸大肌、背阔肌等。(老师说去掉一个空)12.成年人的红骨髓位于除长骨外的骨松质腔隙。三:问答1.椎骨共有多少块?有哪些共同的形态结构?颈椎、胸椎、腰椎各有多少块及各有何等特点?答:椎骨共有26块;椎骨的共同形态:每块椎骨都由椎体、椎弓及由椎弓伸出的7个突起构成。颈椎有7块,有横突孔;胸椎有12块,在椎体和横突上都有连接肋骨的关节面(肋凹),棘突斜伸向后下方,呈迭瓦状;腰椎有5块,椎体粗大,棘突呈水平伸向后,棘突间隙较大。2.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各自是如何构成的?有什么主要结构特点?可做什么运动?答: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结构特点:1:关节面:肱骨头大,关节盂浅小。2:关节囊:薄而松弛。;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桡、尺骨上端构成。结构特点:关节囊前、后壁松弛,两侧有韧带加强。;主要可作屈伸运动,桡、尺骨间还可以作旋前和旋后运动。髋关节:由股骨头与髌骨的髋臼构成。结构特点:1:关节面:髋臼较深,可容纳股骨头的大部分。2:关节囊:厚而紧张。;运动种类与肩关节类似,但活动范围不如肩关节大。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结构特点:1:关节囊前下方有髌韧带。2:关节腔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半月板。;主要作屈、伸运动。3.试述全身各部主要肌肉的名称。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答: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胸锁乳突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主要使臂外展。肱二头肌:位于肱骨前方,主要是屈肘关节。肱三头肌:位于肱骨后方,主要是伸肘关节。股四头肌:位于股骨周围,主要是伸小腿。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骨后方,屈小腿和上提足跟。胸锁乳突肌:斜列于颈部两侧,两侧收缩,头向后仰;单侧收缩,使头歪向同侧,面转向对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