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1、简述我国灌溉排水的分带。答:①常年灌溉地带西北内陆地区:青海、新疆、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不足200mm,而年蒸发量则达2000—3000mm黄河中上游地区: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及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这一地区的绝大部分为黄土高原,年降水量由西部200mm向东渐增至400mm,其中70%—80%集中在8—9月,且多暴雨,十年九旱,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②不稳定灌溉地带黄淮海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苏北、皖北和京、津二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00—900mm,60—80%降雨集中在6—9月。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海拔200m以下。全区降水量300〜900mm,自西向东递增;7〜9月占全年60%以上,而4〜5月仅10%—15%,春旱严重,且持续时间长。③水稻灌溉地带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浙江、上海及江苏、安徽的大部分。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多年平均降水量800-1800mm,圩垸内地势低洼,易遭洪涝灾害。珠闽江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本区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属湿热多雨的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1000—2000mm。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地貌单元以高原山地为主。全区为亚热带与热带气候类型,年降水量1000—1500mm・2、与传统灌溉相比节水灌溉技术的优点有哪些答:节约用水,提高水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作物品质;节省劳力;对土壤地形的适应性强;・3、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利措施有:J灌溉措施和—排水措施_。・4、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采用的工程措施有:蓄水保水措施和调水、排水措施。・5、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类型有:___工程型缺水、___资源性缺水—J亏染型缺水___和_设施性缺水_。第一章农田灌溉原理1、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答:气象条件:气温、大气湿度、风速、日照时间、辐射强度作物条件:作物品种、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面积〕生育阶段,作物状况受到气象和土壤条件的限制。如当土壤水分较少时,作物生长受到抑制,叶面积指数较小,同时气孔开度减小,蒸腾和蒸发量减少土壤因素: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地下水埋深等农业技术2、简述作物需水量与作物耗水量的异同答:作物需水量: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要的水量。作物需水量二植株蒸腾量+棵间蒸发量+组成植株体的水分作物需水量二植株蒸腾量+棵间蒸发量“蒸散量”、“农田总蒸发量”、“腾发量”作物耗水量,简称耗水量:就某一地区而言,指具体条件下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需水量是一个理论值,又称为潜在蒸散量(或潜在腾发量),而耗水量是一个实际值,又称实际蒸散量。需水量与耗水量的单位一样,常以m3亩-1或mm水层表示。3、田间需水量组成有:__作物生理需水和作物生态需水。4、农田的水分主要消耗于:棵间蒸发、植株蒸腾、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地表径流和组成植株体一部分5个方面。5、简述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答:直接测定的作物需水量法:蒸发皿法、产量法、多因素法、经验公式潜在蒸发蒸腾量法:计算参照作物的蒸发蒸腾量,计算实际作物的需水量、半经验方法6、简要说明非充分灌溉的基本思想。答①水源短缺地区,减少用水量及其相应生产费用(劳动力和燃料等),单位面积产量可能降低,但是由于费用降低,或者有限水量可以灌溉更多土地,使得总效益最高。②非充分灌溉不以追求传统的单产最高为目标,而是求得高效用水条件下的净效益最大或费用目标最小。根据所应用的农田类型和条件不同,在实际中有许多提法。③如在水资源短缺的半干旱地区,为解决有限水量在作物生育期的最优分配问题;根据作物需水关键期进行有限次数或有限量灌溉提出的有限灌溉制度或优化灌溉制度;④为追求农产品质量或区域持续发展所提出的调亏灌溉等,都是为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7、已知某玉米灌区,计划湿润层深度为,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0%(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cm3,试确定该灌区灌水定额。8、已知灌区土壤干容重为cm3,田间持水量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