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方法1作业流程1.1作业(工序)流程图基础施工包括路径复测、分坑、平整基面及挖坑、基础钢筋安装、浇制、养护、拆模板等,其流程如图1所示2作业方法2.1现场准备(1)挖孔桩施工应遵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要求,并需符合设计图纸,混凝土浇筑要求一次性完成。(2)挖孔桩基础适用于无地下水的硬塑状土和岩石地质。施工前应有塔位详细的岩土工程勘测报告,并制定可靠的安全施工措施。(3)施工前应做好场地平整,做出有效的排水措施及安排好运土通道及设备等。(4)根据设计图纸规定进行分坑,建立桩位测量点(5)对土质情况有怀疑或首次施工时,应在桩位附近先进行试挖,完善成孔工艺。(6)充分了解桩位的工程地质资料,对不良地质条件的对策应有准备。(7)在全面开挖桩基前,选取与施工杆号地质条件相似的地方进行试挖,确保桩基一次成型2.2护壁施工。第一节挖深约1m,浇钢筋砼护壁,往下施工时以每节作为一个施工循环,一般土层中每节高度为1m,如遇流砂区段每节高度小于500mm,必要时下钢护筒护壁,特殊地质下挖速度视护壁的安全情况而定。护壁模板采用工具式木模板(或钢模板),模板由4块组成。桩孔采用挖一段,即浇筑一节护壁,拆模后再继续掘进,最终形成的桩孔,护板必须在浇制24h后方可拆除。挖孔桩示意图见图3所示2.3开挖基坑(1)根据基坑开挖尺寸线先挖出样洞,深约300mm,样洞直径比设计的基础尺寸小30~50mm,样洞挖好后,应复测根开、对角线等尺寸,合格后再继续开挖。(2)基坑主柱挖掘过程中,为保证桩的垂直度,每挖3m深,在坑中心吊一垂球检查中心位置、垂直度及主柱直径一次。桩位允许偏差±5mm,垂直度允许偏差0.5%。挖孔作业采用人工逐层开挖,由人工逐层用镐、锹进行,遇坚硬土层用锤、钎或风镐破碎,挖土次序为先挖中间部分后周边,允许误差为30mm。(3)挖土时,一般情况下,每层挖深1.0m左右,及时用木模现浇砼护壁。每天进尺为一节,当天挖的孔桩当天浇筑完护壁砼。桩护壁上段竖向筋按设计要求(φ6.5@150)将钢筋伸入下段护壁内,伸入长度不小于设计要求的长度。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mm。(4)每日开工前及桩孔开挖过程中,必须检测孔内有无毒害气体和缺氧现象,孔内施工时应采取可靠的通风设施,确保孔内作业时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缺氧;当桩孔深超过10m时,还应有专门向孔内送风的设备。(5)施工过程中,孔口应有专人监护,孔内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并系安全带;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孔内设半边井的安全网,并设特别可靠的救生软梯;当暂停孔内作业时,孔口应用盖板盖好。坑孔内作业人员与地面监护人员之间应配备有效的通讯工具,确保随时保持通信畅通。(6)基坑开挖至距设计要求埋深尚有约50mm时,在基坑底部钉出基坑中心桩,边挖掘边检查尺寸,直至基坑周边尺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为止。基坑底部应预留约50mm暂不挖掘,待清理基坑时再修整。(7)基坑内提土应采用吊篮或吊桶,提升装置及井架应有足够的安全系数。提运方法应采用辘轳、三脚架或杠杆,以人力操作将土提运至坑口上方,再倒至距坑口不小于5m远的安全地带。(8)基坑施工的铲、镐等工具的把柄长度应限制在1000mm以下,视坑口直径而定,以方便操作。(9)掏挖基坑过程中如发现土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坑壁有塌方先兆时,应暂停挖掘,并报告工地技术负责人研究处理。2.4清理基坑(1)清理基坑的任务是修理坑壁及清除坑底未挖掘的部分,基坑清理应由上至下进行。(2)清理基坑应有与主柱直径等长的专用测量工具测量主柱基坑直径,以保证基坑尺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清理基坑时,应保留基坑中心桩,以基坑中心桩为准,测量基坑中心桩至四周坑边尺寸应相等。(3)清理好的基坑,如需过夜浇制基础,应采取防止雨水或泥土流入坑内的措施,例如加盖塑料薄膜,在坑外侧开挖小排水沟等。(4)基坑清理完毕,应测量立柱断面尺寸及坑深,以符合规范偏差要求,并作好施工记录;基坑尺寸属隐蔽工程,应有监理代表在现场复查并签字认可。2.5钢筋笼的制作(1)主筋接头焊接时,要求双面焊接,焊接长度取5倍主筋直径;搭接后的两根钢筋应在同一重心线上,主筋接头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