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贯彻落实,农民群众生活的改善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推动,党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维护,“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的实现,要靠基层党组织团结和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只有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农村党员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豪感,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开展起来。正如农民群众常讲的,“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取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动权,真正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目标,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是从乡村班子建设上看,有的乡村班子成员思想不够解放,发展经济的思路不宽,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个别村“两委”关系不够协调,工作形不成合力,村级组织整体功能不强。二是从党员队伍建设上看,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年老体弱、文化偏低的党员难以发挥作用,尽管这些年比较注重发展年轻党员,但由于基数比较大,短时间内难以扭转局面。三是有的乡镇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质量不高,成果不明显;有的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发展后劲和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实力;有的村还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户,在短期内还难以脱贫致富。四是从群众反映上看,有的地方干群关系不融洽的现象时第1页共5页有发生,有的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党员先进性建设应常抓不懈。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思想认识而言,个别基层党组织和少数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党建工作是务虚的,致使对有些工作重视不高,研究不深入,落实不到位,也就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就工作摆布而言,有些地方存在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不紧的问题,有的就经济抓经济,就党建抓党建,使得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工作和党建工作找不到最佳结合点,导致党建工作缺乏有效载体,经济工作缺乏动力和保证。就工作方法而言,面对市场经济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新情况,一些乡村干部无论是思想观念上、工作思路上,还是角色定位上都有些不适应,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就工作机制而言,由于基层干部受传统工作方式影响,加之农民群众素质参差不齐,村里“一事一议“的事情很难办到。再有村两委班子三年一换届,任期时间较短,对于村班子的稳定和工作的长远打算势必也有一定影响。(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措施一、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配齐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更新越来越快,致富愿望越来越强烈,对农村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以开放的思想选拔人才,把最能体现“三个代表”要求的人集中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来。既要继续整顿软弱涣散的组织,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文化水平高、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又要着眼长远,加强班子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养。重点是要拓宽用人渠道,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一是从经济能人中选拔;二是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选派;三是从经济强村中交流。在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的基础上,要通过系统的方法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第2页共5页在增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上有新提高:一是加强常规教育和政治学习,努力提高农村干部的思想水平;二是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使农村干部都有一技之长;三是加强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四是加强领导能力的培训,主要是提高农村干部开拓创新、驾驭局势的能力;五是加强后备干部的培训。只有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配齐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