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一章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学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夏、商、西周建立和灭亡的基本情况;三个暴君及他们的暴行;世袭制;盘庚迁殷;国人暴动;井田制和分封制。二、思想教育目标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国。2.通过介绍夏商奴隶的生活,让学生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和奴隶制的残酷。三、能力目标1.通过介绍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让学生增长具体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明白历史发展中的兴衰之道。2.通过介绍武王伐纣,让学生增长综合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王朝更替和分封制。难点:国家概念的讲解。【预习学案】一.夏朝的建立(1)建立:建夏朝,继承禹的王位,制代替禅让制。建立了初具规模的。中国进入。(2)统治:时间:约公元前年至约公元前年,;中心:,相传都城在。(3)灭亡:暴虐无道。讨桀灭夏。◎拓展:1.夏朝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机器(武装、刑法、监狱、官职等),所以夏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而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是夏朝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开端的根本原因。2.关于“禅让制”和世袭制问题:①“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世袭制”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②从“禅让制”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认识,是阶级对立的结果,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二.商朝的兴衰(1)建立:时间约为年,建立者,都城,商中期迁都到殷,故商朝又称“殷朝”,是我国时期。(2)统治:商生活腐朽,还作残害人民。商朝奴隶制也非常残酷,实行和。(3)灭亡:公元前年,伐纣,激战,商朝灭亡。三.西周的兴衰(1)建立: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都城,是时期。(2)灭亡:统治残暴,公元前年爆发“”。公元前年,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年,周平王迁都。东周开始。◎拓展:三个朝代的灭亡都是由于统治者的暴虐。这些残暴统治引起人民的反抗,如国人暴动。(3)重要制度: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经济上实行,政治上实行。1.井田制:①性质:奴隶社会的,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②内容:周王把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和;诸侯要向周王交纳一定的;周朝的土地由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2.分封制:①目的:巩固统治。②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和分封给、和,建立诸侯国;诸侯要服从周王,贡献财物,随从作战;主要有齐、鲁、燕、卫、宋、晋等。③作用:巩固了,扩大了疆域。◎拓展:要掌握分封制的基本情况:一个目的、三类对象、三项义务和六个诸侯国。要结合课本地图掌握主要诸侯国的地理位置。【要点透析】1.为什么说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判断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是历史进步还是倒退,最主要的标志是这种新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应当时生产力的要求。奴隶社会在它确立前后的长时段内,基本上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说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进步,而不是倒退。当然这一进步是以广大奴隶及平民的辛勤劳动及悲惨命运为代价而取得的,因此是一种野蛮的进步。2.简述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井田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3)两种制度都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3.为什么说夏朝已进入奴隶社会?原因:(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夏朝已经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国家和氏族制度的一个根本区别)。(3)夏朝已经有了种种压迫人民的机关——国家机器。4.武王灭纣的主要原因条件有哪些?其性质是什么?周文王时,任用姜尚、周公旦整顿政治军事,发展生产,为武王伐纣奠定了基础;纣王暴政引起各属国各部落的反抗;商奴隶阵前倒戈,帮助了周军迅速灭商。武王伐纣的性质是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斗争。5.国人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