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碳和碳的化合物第3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预习新知1.碳的氧化物有几种?答: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如何检验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已集满,这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若木条熄灭,则可以判定已集满。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3、将已收集好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通过观察: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答:密度比空气大,无色4、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答:将锡箔纸卷成筒状,轻轻放在向盛有二氧化碳的玻璃槽中。发现纸张漂浮,然后向锡箔纸上不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发现其最后沉入到槽底。实验现象见视频【看得见的二氧化碳】5、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答:能。我们常喝的汽水中溶有部分二氧化碳。摇一摇会产生二氧化碳气泡。6、碳在完全燃烧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生成一氧化碳。7、一氧化碳分子比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8、煤气中毒其实就是一氧化碳中毒。课程导学【例1】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A.伸入燃烧的木条B.测定气体的密度C.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D.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解析: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伸入燃烧的木条。如果燃烧更旺的是氧气,安静燃烧的是空气,立刻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答案:A总结:①解答鉴别类型的题目需要分析物质成分,找出物质之间的特性,然后再进行鉴别;②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区别在于:氧气能支持燃烧;含有20%左右氧气的空气也能支持燃烧,但物质在氧气中要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鉴别它们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将燃烧着的木条分别深入到三瓶气体中,观察木条燃烧状况。【例2】二氧化碳在下列变化中肯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溶于水中B.溶于澄清的石灰水中C.进行光合作用D.制成“干冰”解析:A.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制成干冰,属于物理变化,正确答案:D总结: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②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都属于物理变化。【例3】利用大棚栽培农作物,常向大棚内释放适量的CO2,这是因为()A.CO2会使大棚内温度急剧升高B.CO2会使害虫窒息死亡C.CO2能灭火,可避免火灾发生D.CO2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解析: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向大棚内放适量的CO2,CO2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答案:D总结:二氧化碳性质决定了其有以下用途: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②灭火;③生产化工产品;④做气体肥料。【例4】由图可知,大气中CO2浓度大约从1800年起急剧增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大量火山的喷发B、气候的自然波动C、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D、人类大量使用燃料解析:A、现在很少有火山喷发,故A错;B、气候的自然波动都基本是相同的,所以并不是气候自然波动的结果,故B错;C、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是消耗二氧化碳而不产生二氧化碳,故C错;D、由于现在人类生活好了,有了轿车,就要燃烧汽油,取暖也要使用煤炭燃烧,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的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答案:D总结: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是动植物呼吸、化石燃料燃烧;②其中化石燃料燃烧是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主要因素。【例5】某实验小组探究火锅烟气中CO2、CO分别对人体血液供氧能力的影响.设计装置如图所示(试管中均为稀释的新鲜鸡血):实验记录:操作步骤现象I.分别向试管①、②、③中通入氧气鸡血颜色为鲜红色II.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A;停止通入A,向试管①中通入氧气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桃红色鸡血颜色不变III.向试管③中通入气体B;停止通入B,向试管③中通入氧气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鸡血颜色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1)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时,气体从导管口(填装置图中的序号)____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