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3页、94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2.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及迁移类推、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知识高峰的良好品质。2.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的过程中活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突破方法:引导分析,合作探究、归纳概括。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要先通分的道理。突破方法:分析思考,比较理解。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归纳概括。学法:合作探究,分析概括,应用拓展。教学中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教学准备生活垃圾图片,与例1相应的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渗透法制出示“各种生活垃圾图片”。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生活垃圾?(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统称为生活垃圾。它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集市贸易与商业垃圾、公共场所垃圾、街道清扫垃圾及企事业单位垃圾等。一般情况,我们把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各种生活垃圾图片,懂得“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理。养成不乱扔垃圾,自觉把垃圾分类处理,爱护环境,做一名有道德素养的环保教育小公民。二、探究新知1.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法(1)信息采集(出示例1的生活垃圾扇形统计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分析和语言概况能力。(2)信息处理根据情境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加法问题?【设计意图】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汇报:预设:①纸张和食品残渣,一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②纸张和废金属等,一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③纸张和危险垃圾,一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④废金属等和危险垃圾,一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⑤食品残渣和危险垃圾,一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3)旧知铺垫同学们提出了很多一步计算的加法问题,现在老师想知道:纸张和食品残渣,一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同学们能帮助老师完成吗?(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并汇报,教师一边听学生回答,一边演示思维过程。)310+310=3+310=610=35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并说一说的活动,取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为将要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做好了铺垫。(4)自主探究老师现在还想知道:纸张和废金属等,一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你能自己列出算式吗?(能)师:这道题,同学们能直接算出结果吗?(不能)刚才你们算得特别快,为什么这道不行呢?这个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加法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预设:以前我们学习的分数加法分母都是相同的,今天学习的加法分母不同。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法。(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法)师:同学们能想办法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吗?(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并汇报)【设计意图】基于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转化”新知识,赋予了新知识的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5)教师小结刚才几位同学的方法都很好,发言也很精彩。无论是画图、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通分,都用到了数学上的一个重要思想:转化。只有在计数单位相同的情况下才能直接相加。(演示教材第93页通分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