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是经口、鼻或直接经气管植入导管而形成的呼吸通道,以辅助患者通气及进行肺部疾病的治疗。良好的气道护理可以缩短患者呼吸机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并降低VAP的发生率。“集束化护理”是指一组护理干预措施,每个元素都经临床证实能提高患者结局,它们的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更能提高患者愈后,这一理念的形成是将循证文化引入床边管理并作为实践指南为ICU患者普遍存在的某种疾病制订最佳护理方案。当患者在难以避免的风险下治疗时,由医护人员提供的一系列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的集合。BundleCare由美国健康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ealthcareimprovement,IHI)首先提出,中文译为集束化护理或捆绑式治疗,意思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各种临床疾患。循证医学护理措施综合方案集束化护理“集束化护理”首先是作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一种方法而被引进ICU“集束化护理”已经广泛存在于急危重症护理中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感染控制与流行病学专业人员协会(APIC),改进医疗服务研究所(IHI)和美国重症监护护士协会(AACN)开发了以实证为基础的集束化护理以减少HAP/VAP的发生。VAP住院患者全面的口腔卫生一贯被认为是预防VAP关键HillierB,WilsonC,ChamberlainD,etal.Preventing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throughoralcare,productselection,andapplicationmethod:Aliteraturereview[J].AACNadvancedcriticalcare,2013,24(1):38-58.集束化护理并未得到广泛应用护理人员意识不够,未充分认识到对预防方案执行的重要性;简单的操作步骤相加,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循证支持的证据来构建集束化护理。宋凌霞,张咏梅,卢美玲,等.集束化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029):30-33.在临床工作中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机械通气的疗效及患者的预后,对机械通气患者采取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使最新最可靠的科学依据(循证支持)服务于患者,降低VA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多种方法)常用方法:胶布固定法经口气管插管需要1-2个牙垫,选择的牙垫要有一定的长度和硬度二人操作,先从门齿测量插管外露长度并做标记用1条1.5cm宽约15cm长的胶布先将插管与牙垫固定一起两条1.5cm宽约30cm长的胶布分别交叉固定在患者面颊部(皮肤保护膜)操作前,测量气囊压力操作前后,检查气管插管深度和外露长度,躁动者给予适当约束或遵医嘱应用镇静剂每日更换胶布固定部位,避免皮肤损伤,采取皮肤保护措施调整呼吸机管路的长度和位置,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评估插管深度、记录胶布浸湿情况口腔护理、更换固定时需2人操作低容高压气囊(highpressurelowvolumecuffs)高容低压气囊(largevolumelowpressurecuff)密闭固定气道保证潮气量的供给防止口腔和胃内容物的误吸理想的气囊压力——既要阻断气囊与气管壁间的漏气,又可防止气囊对气管黏膜的压迫性损伤,即为保持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相应的气囊容积为最小封闭容积(MOV)2006年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指出高容低压气囊压力在25~30cmH2O压力由低到高依次为:半卧位→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半卧位时压力最小为(23.0±7.6)cmH2O右侧卧位时压力最高为(28.0±9.9)cmH2O气管粘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正常气管粘膜气管粘膜溃疡气管狭窄、穿孔,发生气管食管瘘气管食管瘘(tracheoesophagealfistula,TEF)的表现:进食呛咳剧烈胸痛呼吸困难肺部感染吸痰吸出鼻饲样物质气管后壁的膜性结构缺少前侧壁软骨结构的支撑,压迫后易出现黏膜损伤,发生人工气道最严重的并发症——气管食管瘘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气囊压力<20cmH2O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显著增高气道漏气,潮气量损失常规气囊压力至少每四小时测量并校正一次进食前监测气囊压力目前有研究:气囊压力应适时监测而非定时目前有研究:气囊压力应适时监测而非定时气囊压力测定一般常用的方法有:手捏气囊感觉法最小闭合技术气囊压力表测量法利用气囊测压表可以科学的为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