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节俭(思品教案)一、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知道“成由勤俭败由奢”的事例,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二、教学目标:道德认知目标:1、知道“成由勤俭败由奢”的事例。2、能举例说明在现代社会仍然需要发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3、懂得从小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道德情感目标:培养勤劳节俭的光荣感。道德行为目标:1、学会辛勤劳动,不懒惰。2、不攀比,花钱得当,学会储蓄。3、爱护物品,修旧利废。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弄清勤劳节俭的现实意义。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做到勤劳节俭。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视听教材。2、学生预习课文,收集勤劳节俭的名人名言和身边正反事例。3、放相机、录像带、投影机、投影片、录音机、磁带、计算机。六、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勤劳节俭班上有位同学穿了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小宝也缠着父母给他买。你对这件事怎么看?根据同学们的发言因势利导引入课题。(二)、学文明理——勤劳节俭的意义1、请同学们看幻灯片《女纺织家黄道婆》提问:为什么劳动人民一直深切地热爱和怀念我国古代女纺织家黄道婆?(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1—6自然段文字资料展开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黄道婆一生辛勤劳动,热心研究和传播纺织技术,对我国的棉纺织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2、播放陈嘉庚爷爷的录像片(边看边听课文第七自然段的朗读录音)。学生看后思考:陈嘉庚爷爷穷吗?他为什么过着异常节俭的生活呢?他把钱用在什么地方?3、听录音故事《富村变成了“问题村”》(课文第九自然段朗读录音)学生通过故事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4、引导学生对以上事例归纳、整理,画龙点睛。正面事例说明——勤劳节俭,才能创造财富成就事业。反面事例说明——懒惰奢侈必然会陷入衰败的深渊。正如古人说:“成由勤俭败由奢”5、提问:谁能说说什么是勤劳节俭?(引导学生总结观点)小结:勤劳就是努力劳动,不怕辛苦。节俭就是爱惜劳动成果,不挥霍浪费。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一生的瑰宝,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把它抛弃。板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激情导行——怎样做到勤劳节俭1、请看小品表演。(学生表演:一家人外出在商场购物,孩子要求家长买一些东西。)提问:改革开放了,一家人生活比较富裕,孩子应当见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买吗?家长为什么没有给孩子买,他们是怎样想的?(学生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一个人如果养成挥霍浪费的坏毛病,对自身成长不利。)2、请看录像《我上大学了》(说的是,某学生上大学,家长给准备了两大包袱衣服,刚上学没几天干净衣服就穿完了。自己不会洗,就又在脏衣服中挑选稍干净一些的,可是还是免不了招来同学的讥笑声。星期六,他穿着脏衣服,背着两大包裹衣服往家走,很是滑稽。)提问: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体会,勤劳能给自己带来方便,生活离不了,从而自觉培养自己勤劳的好习惯)3、听唱歌曲《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想法?板书:国家强盛的需要4、夸一夸班上勤劳节俭的人和事。(表扬做得好的同学,给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请这些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小结:对个人来说,勤劳节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做人的美德,是有理想、有志气的表现,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板书:做人的美德成长的需要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5、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怎样做到勤劳节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勤劳不怕辛苦,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爱惜物品,修旧利废。)(四)、炼志延伸——勤劳节俭成为良好的品质和自觉行为1、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第一题,说一说从中领悟到了什么?2、看课后第二题。提问:你同意谁的看法,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说?(使学生通过讨论懂得,现实仍然需要勤劳节俭。第一种,是使学生明白应当量力为出;第二种,贪图虚荣,盲目攀比,既使自己苦恼,同时增加父母精神负担;第三种,有作为的人绝不应把比吃穿当作主要的追求,应当把学习与工作放在第一位。)3、把课后第三题编制成互动选择题,制成课件输入电脑,学生通过电脑演示,自主选择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