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施教日期2015年月日教学内容6.梦圆飞天共几教时2课型新授第几教时1三维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直指苍穹”等词的意思。3.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4.通过朗读,体会各个场面的气氛和人们的心情。5.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祖国的心情。重点难点教学资源相关材料:训练非常艰苦2003年10月15日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的杨利伟在此间第三十六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的一场报告会上说:“航天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同时也是让我们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的工作。”中国航天员在地面离心机的训练中,身体要承受相当于自身体重8倍的重力。每次训练结束后,航天员的面部会扭曲变形,眼泪会不由自主夺眶而出。杨利伟说,自1998年中国航天员队伍组建以来,从来没有一位航天员摁响过报警器,停止训练。航天员的艰苦训练是确保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现有的航天员都是从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中优中选优而产生的,这些航天员已在北京北郊的航天城训练了8年。杨利伟说:“航天环境非常恶劣,但航天员经过长期训练后,经过努力奋斗,在上面的感觉还是不错的。”杨利伟还透露,神舟七号将实施太空行走。现在的航天员也在针对神舟七号进行训练。因为还没有提到载人绕月或者载人登月,所以目前还没有进行登月航天员的培养。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一课一练》第1、3题,《补充习题》第2题。3.了解课文大意,试着进行概括。4.搜集杨利伟、“神舟”5号的资料。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导入新课(2分钟)1.学生交流:“神舟”五号飞天,征服珠穆朗马峰、申奥成功……2.读题(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读课题:梦圆飞天)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8分钟)1.学生读词语,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2.交流部分词语意思。3.交流预习作业第2题。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批改,批改后订正。出示【学程单1】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场面的描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找出来读一读。②读完课文后,在小组内交流。第一板块: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有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吗?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和理想,愿望和理想就是我们的梦。老师指着黑板中的一个“梦”字说?愿望和理想实现了,就是我们的梦圆了。2.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的每一个梦都能圆。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吗?(教师板书:圆)3.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我们的飞天之梦: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第二板块:预习导学1.出示词语,指名读。乳白色执行划破控制侨胞游弋寒风凛冽烈焰升腾大漠震颤直指苍穹亮如白昼肃然伫立朝夕相处地动山摇橘红色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无限的自豪③学习时间:6分钟。4.学生自主学习。5.学生读课文,重点读好难读的句子和长句。6.学生交流:送行的感人场面;倒计时的紧张场面;火箭腾空而起的激动场面……学生读句子。7.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课文主要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四个场面:送行——发射——问候——梦圆第一段(第1至5自然段):讲2003年10月15日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场为“神舟”5号飞船和航天员杨利伟送行。第二段(第6至15自然段):讲“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第三段(第16至19自然段):讲杨利伟从太空中向地球发回问候,向儿子描述他眼中的太空和地球。第四段(第20自然段):讲浩瀚的太空从此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成真。2.理解部分词语意思。3.交流预习作业第2题。4.教师观察学生自主学习。5.指名学生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难读的句子和长句。6.交流:课文中哪些场面的描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指名学生读句子。7.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了哪几个场面?每个场面写了什么?第三板块:精读“送行”场面导学:1.指名读描写送行场面的段落。2.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分别从哪里感受到的?出示句子:●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