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解读(完整版)全国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教材指导委员会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川生邮箱:15210168355@163.com2012.02.01•一、制定招标投标实施条例的背景(一)招标投标活动游戏规则的“一、二、三、四”(二)招标投标法律法规体系(三)制定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必要性(四)制定条例的基本原则(五)制定条例的基本思路•二、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条款解读(一)关于和政府采购法适用分工的规定(二)关于招标范围规模的规定(三)关于建立招标师职业资格、信用制度、电子招标制度(四)关于对招标投标程序和实体的重要补充(五)规范程序细化标准(六)加强监督明确责任(七)其他附:公开招标程序图•一、制定招标投标实施条例的背景(一)招标投标活动游戏规则的“一、二、三、四”(二)招标投标法律法规体系(三)制定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必要性(四)制定条例的基本原则(五)制定条例的基本思路(一)、招标投标游戏规则的“一二三四”1、经济人法则•花自己的钱,给自己办事(节约、效果最佳)•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节约第一)•花别人的钱,给自己办事(效果第一)•花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节约效果欠佳)国家和企业通过建立必要的法律和制度努力把后三种状况变成第一种情况(举例)由于招标采购的标的涉及国家和公众利益,所以在合同法之外制定招标投标法,通过法律程序约束招标人,帮助招标人减少失误,维护国家公众利益和当事人合法权益。•招标投标程序就是受经济管制的合同缔约过程。2、招标投标法游戏规则的“一、二、三、四”“一”一个基础:招标人行为公正(道德范畴)“二”两个组织,招标代理(委托代理)----制定游戏规则,解决“买什么”的问题;评标委员会(法定代理)----解决“买谁的”问题。“三”三种管理:程序管理、结果管理、投诉管理,分别解决合法、公平、和成本效率问题;三种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四项工作:制订方案、编制文件、执行程序、完成合同•(二)招标投标法律法规体系•1、招标投标法的法律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2、法律法规的效力等级•3、特殊情况的处理原则•(三)制定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必要性•1、增强招标投标法律制度可操作性的需要。•2、促进招投标市场规则统一的需要。•3、加强和改进招投标行政监督的需要。•1、增强招标投标法律制度可操作性的需要。•《招标投标法》的颁布实施,对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招标投标法》的有些规定显得较为原则,有的缺乏必要规范,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发展需要。例如,对资格审查、评标等程序规定得较为原则,对于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围标串标、以他人名义投标等违法行为,缺乏具体认定标准,实际工作中很难查处。针对以上情况,各部门、各地方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缺乏上位法依据或者受立法效力层次的限制,效果不明显。因此,有必要制定《条例》,在行政法规层面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增强招投标制度的可操作性。•2、促进招投标市场规则统一的需要。•《招标投标法》颁布实施后,为做好本部门、本地区招投标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方陆续出台了招投标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依法规范招投标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但由于大多数配套文件在制定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协调,客观上造成了规则不统一,不利于招投标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因此,有必要制定《条例》,在总结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在行政法规层面对招投标配套规则进行整合提炼,促进招投标规则统一。•3、加强和改进招投标行政监督的需要•规范有力的监督是招投标法律制度得以顺利执行的重要保障。《招标投标法》对行政监督的规定较为原则,实践中行政监督缺位、越位与错位的现象同时存在,另外,当事人投诉渠道也不够畅通,投诉处理机制不够健全。针对上述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4]56号,以下简称国办发[2004]56号文件),明确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加强和改进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