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城村规划建设工作意见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县域城镇化水平,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根据《省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纲要》和省政府《关于加快重点镇建设推进全省县域城镇化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以下意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镇按照本意见执行。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以规划布局为龙头,以提高重点镇品位,增强集聚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力为重点,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体制创新、市场运作的模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重点镇建设步伐,推动全县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发展目标。按照省政府要求,通过三年努力,把重点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小城镇。——总体目标。通过5年努力,力争把我县孙镇、荆姚镇、党睦镇、罕井镇、陈庄镇、兴镇建成6个“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特色鲜明、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现代化中心镇,建成比较完善的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形成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中心镇体制和运行机制,完成对县城社会经济的有效支撑。到2012年,首先是孙镇、荆姚镇现状建成区面积扩大0.5—1平方公里,镇区人口增幅1万人,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人均道路面积8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0%,基本达到县城建设标准。产业聚集初步形成,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年均生产总值增幅达到15%,生产总值达到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力争过千万,成为第1页共9页适宜中小企业XX县区域人口聚集的中心城镇。二、主要任务1、科学合理规划,突出个性特色,提升城镇建设品位。按照集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科学合理修编重点镇总体规划,突出重点镇在县域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个性特色明显、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2、加快产业培育,促进产业集聚,搭建城镇化承载平台。重点镇建设要以工业化作支撑,结合自己的产业特色,以“主业突出,多业发展”为目标,最大限度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提升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发展后劲,在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加快设施配套,强化城镇功能,提高城镇辐射带动能力。要以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通盘考虑生产、生活、生态需要,加快建设镇区道路、给排水、通信、绿化、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提高重点镇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水平,增强城镇的公共服务功能,推进产业和人口集聚。三、基本原则(一)城乡一体,综合改革原则。重点镇建设必须坚持农业产业化、工业园区化、城乡一体化并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体制、户籍、社保、土地、投融资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率先突破。(二)多方融资,市场运作原则。充分发挥省、市、县财政注入资本金的酵母作用,通过“搭建平台融资金、面向市场引资金、包装项目争资金、盘活土地生资金、集聚民力筹资金”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三)规划先行,统筹发展原则。以规划统揽全局,依据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努力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四)完善功能,重点突破原则。要把市政公用设施和公第2页共9页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加快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提高重点镇的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四、政策措施(一)重点镇的建设项目必须经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县城规划、建设要求进行审批。(二)在重点镇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除按规定上缴给省市部分外,留县部分全部安排给重点镇。1、凡在重点镇范围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