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者思想观念更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1思想观念的重要性思想、观念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意识形态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一贯坚持的思想路线。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不仅深刻地揭示了思想观念对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明确肯定了思想观念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也强调精神因素对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认为缺乏相应的精神支持,市场经济是难以得到长足发展的。离开了解放思想就谈不上转变观念,不敢想、不敢干、不探索和不创新,就不可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难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首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灵魂。任何一种思想观念总是以一定的社会经济特征为背景,每当社会生活不断改革,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到来,一些已逐渐丧失历史合理性的旧思想、旧观念就不能再有力的推动社会的进步,反而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障碍,在思想上进行一次除旧迎新,彻底抛弃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陈规陋习,打破禁锢开拓进取和创新的思想枷锁,用新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思想观念取而代之,树立起面向市场、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思想,用励精图治、自强自立的精神去开拓未来,就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理,当前加快西部开发步伐,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也必然要求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尤其是决策者思想观念的更新。2落后观念的表现思想观念的更新对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目前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的部分主要决策者绝大部分是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西部人,在相对封闭的内陆环境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管理模式,难免束缚自己的头脑和手脚,致使改革开放以来许第1页共5页多发展良机未曾很好的利用。刘易斯曾指出:即使在基本经济因素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由于统治者思想变化允许人们以从前被禁止的方式进行活动,也会促进制度的变化,进而对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反作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之所以相对缓慢,与部分西部决策者思想观念存在问题息息相关。首先,西部地区部分决策者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市场经济之中各地方都有自身的利益,发达地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把资本、技术等向西部地区转移。而不发达地区决策者则认为东部地区的发达是由于中央的政策倾斜和对能源价格的控制等原因造成的,正是由于西部地区的贡献或者说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剥夺而造成了东部地区的经济繁荣。所以在东部地区经济繁荣以后,理应给予西部地区以帮助,这就助长了西部地区决策者“等、靠、要”的思想,不是集中精力,想方设法发展经济,而是苦思冥想一心指望国家计划批项目、拨资金,靠政策倾斜保温饱、促发展,等待国家扶贫济困和东部省区对口帮扶等输血方式维持生计。这种观念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缺乏精神动力。其次,畏首畏尾,墨守成规,力求稳定,怕担风险的思想。由于东部地区较早的进行改革开放,再加上历史上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后来资本主义经济一定程度发展所给予人们的思想的转变,东部地区决策者思想观念较内地开放,开放意识比西部强,能够较快地接受现代市场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易于接受新事物,切实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调整与创新,努力改变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能,这就为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前提。而落后的西部地区,由于历史上较封闭,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建国以后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再加上改革开放的步伐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使西部地区的决策者养成了“成绩不大年年有,四平八稳慢慢走,速度不快总在走”的求稳意识,甚至片面强调稳定,忽视经济发展,缺乏抓住机遇,争先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缺乏敢想、敢干,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探索和创新精神,缺乏商品观念和竞争意识。所以,迈不开步子,只是简单的模仿东部地区的做法和体制,不能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