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主备人:贾泽红总第2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品质。4.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小黑板前课学习:自读课文,查字典、词典自学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查资料了解宋庆龄。(1)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树”?(2)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舍不得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自然段中的句子、词语进行体会。(3)关于宋庆龄的资料和故事。(4)宋庆龄跟樟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教师导学案集体备课和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二、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出示)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活动一:检查生字词情况出示词语:搬家宋庆龄稠密崇敬瞻仰纪念粗壮石榴树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繁衍后代枝枯叶落(2)记一记:龄繁瞻(3)朗读课文,订正字音。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读课文,思考:(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2)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2.小组交流,全班展示。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周恩来总理觉得宋庆龄的房子小了点,劝她搬家,可是宋庆龄不肯,因为她——舍不得庭院里的两棵樟树。究竟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庆龄如此不舍呢?一起来看活动一。四、读一读,感受樟树外形美(1)出示第四自然段: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板书:蓬蓬勃勃)什么叫蓬蓬勃勃啊?(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的意思。)(2)你从这段话中哪些词语体会出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呢?(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3)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显示它们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想象一下,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说话训练: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4、课件出示樟树,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樟树的美和顽强的生命力)(1)请女同学读出这两棵樟树的美,男同学读出这两棵樟树顽强的生命力。(2)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再次感受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两颗樟树。5、小结:多么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呀,难怪宋庆龄这样的舍不得它活动一:感受樟树的外形美和顽强的生命力。读第1到4自然段,思考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让宋庆龄为什么如此的舍不得呢?请找出相关自然段中的句子、词语进行体会。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们。三、感受樟树的可贵品质。从蓬蓬勃勃、四季常青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樟树的外在美,那么。它的内在美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5自然段。一起看活动二——1.(1)(板书:拒虫香气,永久保持)这种拒虫的香气可以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师引读:(师)这木质存在一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年。(师)这木质存在十年,(生)虫类就怕它十年。(师)这木质存在一百年,(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2)(与其他树木比较)这是一种对比的写法。衬托出樟树独有的品格。2.小结:是啊,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呀,让宋庆龄舍不得。让游人参观时也舍不得,与它拍照、留影做纪念。四、品悟宋庆龄的品质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一起来看活动三——小结:(课件出示)樟树的香气让虫类害怕,一身正气的宋庆龄让敌人害怕。从樟树的身上让我们看出了宋庆龄的正气。因此,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活动二:感受樟树的可贵品质。读第5自然段,思考:樟树的可贵之处是什么呢?小组交流,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