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润物细无声1VIP免费

润物细无声1_第1页
1/3
润物细无声1_第2页
2/3
润物细无声1_第3页
3/3
润物细无声【摘要】惩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教育中运用惩罚要有方法,在合适的环境中,在不伤害学生的心灵前提下,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用心去接受,这样教育才有意义。【关键词】惩罚适时有度;艺术;正视差异;勿纵勿燥在我小时候,最怕老师惩罚了,很多时候尽量避免自己犯错。可我们班的有些男生就没能逃过老师的惩罚,体育课上不守纪律,屡教不改,体育老师或许就要用手来解决问题了,但动手没能让男生们乖乖听话,下次上课依旧如此。现实中,对于惩罚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不敢惩罚,甚至谈“罚”色变;一种是惩罚过重、过滥,适得其反。不敢使用惩罚的结果是:不能坚持原则,对犯错学生一味纵容,导致教育软弱无力;过重的惩罚则可能会给学生身心带来伤害,产生不良后果。十几年过去了,我成了一名教师,我明白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犯错的孩子,你只有让孩子真正明白错在哪,用心去接受,才能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一.“惩罚”要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和改正的余地在我们的思维中,有这样一个定式:孩子犯了错误就一定要惩罚,不惩罚他们不会长记性的。不及时纠正,下次准会再犯。其实在面对孩子们的错误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惩罚”手段。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翰·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便偷偷地把校长的宠物———一只狗杀了。校长气得七窍生烟,决定“惩罚”这个无法无天的学生。怎么罚?他既没开除这个学生,又没使用暴力,而是罚他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张人体血液循环图。事后,约翰·麦克劳德被校长的宽容所打动,发愤研究解剖学,终于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巨匠。如果校长严厉地惩罚这位学生,或许就不可能有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我们在惩罚学生时不妨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改正错误的余地。二.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性格,家长要直视问题,勿纵勿燥,不要滥用惩罚。在不知不觉中,很多家长走进了误区。惩罚是一种艺术,惩罚要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在不伤害孩子心灵的基础上,默默地起着大作用。家长的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我有一好友,年纪与我相仿,从小父母娇生惯养,父母虽是文人,但为了让孩子自由发展,除了生活中适当的关心之外,不经常与孩子沟通。见孩子学习成绩还可以,便不多过问。当孩子犯错了,要么不痛不痒地训斥几句,经常将孩子的曾经的错误挂在嘴边,不停地提醒;要么狠狠地批评,事后想想好像言语过重,连忙去安慰孩子。这样,面对错误的方法对吗?我又在心中打个问号。现状,我的好友不是心中没有父母,而是长大了,面对妈妈如此的教育,变得脾气暴躁,不愿听到别人的批评,对别人的话特别敏感,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总觉得内心有根刺,回想起妈妈曾经的言语,都非常气愤。从现状来看,这样的方式,显然也走进了误区,犯了严重的错误。与我同轨的邹老师,是位有思想的老师。她经常会用幽默的语言,深入孩子内心,让学生自我反思错误。邹老师的课余时间基本上被苏杰全部占领了。他上课做小动作,不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倒数,但在邹老师的细心教导下,他虽与其他学生有较大的差距,但至少学习还能跟得上,作业也能完成。在与邹老师闲聊时,才得知该生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娇生惯养,懒散惯了,所以上小学后,一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虽有妈妈抚养,但不听妈妈的话,让妈妈焦急万分。上学期由于语文考试不及格,妈妈一怒之下,强制他在春节期间,不能出去玩,成天在家写作业,抄课文。一个寒假过了,苏杰变本加厉。课堂上捣乱,影响老师上课;课间活动,不见踪影;平时的作业和小测验空着一大半,不肯动笔完成;对学生和家长说出的话让人惊讶。面对他巨大的变化,家长束手无策。在这次的惩罚事件中,家长的行为是否过于急躁,是不是走进了惩罚的误区了呢?对于这样的孩子,适合简单并且强制的惩罚方式吗?我们都在心中打个问号。从以上两个事例来看,家长的惩罚方法,要深思熟虑,不能随心所欲。我想要注意几点:第一,不是孩子犯了错都要惩罚的,换种方式来交谈,轻轻点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润物细无声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