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聂玉淑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被减数”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2、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理解“求被减数”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教学难点:被减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条件和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一般的思维不一致,学生在解决的时候条件找不准,确定解题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实质上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求和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1、师生谈话: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要吗?生:想要!师:开动你的小脑筋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你就能得到这些礼物。2、师生活动(准备10颗糖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师:下面老师要请小朋友在这个魔盒里抓礼物。生抓出?颗糖,师告诉学生盒子还剩?颗糖,(根据学生抓的数量来告知还剩的数量)师:你知道魔盒里原来有多少颗糖吗?生:10颗。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生:因为刚才小朋友抓出来了?块,老师又告诉我们盒子里还剩?块。把两部分加起来就是原来盒子里的糖的颗数了了。3、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颗糖,就要把抓出来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师将抓出的糖放回盒子里,再将所有的都拿出来,我们一起数数原来是不是10颗。师生齐数:2、4、6、8、10)你答对了,这个小礼物就送给你了。4、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板书: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二、互动探究(15----20分钟)过渡语:小朋友,你们喜欢小猴吗?(喜欢),大家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吗?(桃子)谈话:对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猴和猴妈妈正在果园里摘桃子呢。(课件出示信息图):1、提问:大家观察一下,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鼓励:看看哪个小朋友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问:哪位小朋友听明白了?指名小朋友起来说说。再问:谁能再说说你从这幅图里知道了什么?猴妈妈说,已经摘了23个桃,树上还剩5个。这个时候,小猴遇见难题了,他抓耳饶腮的说: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你们愿意帮帮他吗?2、说一说,算一算(1)提问:怎样才能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然后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看看谁最爱动脑筋!师巡视并倾听学生的说法。讨论好的小朋友请向…学习。(2)集体交流想法。讨论后明确:树上原来的桃的个数是总数,把原来有的桃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采下的23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与多少个桃,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3)列式计算(板书:23+5=28或5+23=28)1①追问:追问:2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8呢?23+5=28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呢?②根据回答板书:23下面写已采的;5下面写剩下的;28下面写原来的。(鼓励:说得真好,把掌声送给他)③问:哪位小朋友能连贯起来完整地再说一遍?(师相机板书:“+”和“=”)(引导学生说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就是已采下的个数加剩下的个数等于原来的个数)④问:哪位小朋友能像他这样再说一遍?(全班向他竖起大拇指)(鼓励: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响亮。)3、指导写单位名称师:从今天开始,在算式写好之后还要在它的后面打上括号写出单位名称(边说边在算式后面打括号)这里的单位名称应该写什么呢?(板书:个)4、指导口答师:解决实际问题在列式后,要口头回答题目中的问题,题目问: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谁会回答?生:树上原来有28个桃。(指名学生口答)(课件出示这句话)5、如果学生前面没有说出5+23=28的算式,在解答后提问,还可以怎么列式计算?6、师指板书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老师听明白了,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把已经采下的23个和还剩的5个这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请同学们再和同桌说一说。三、巩固练习,联系生活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47页)1“想想做做”第1题。(1)指名学生读题,齐读,边听边思考。问:你能看图说出题目中的两个已知的条件吗?你是怎么找到的?(我读文字,图上数的)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块拼版)(2)师:你是怎么想的?师:对,所...